首页 -> 2007年第8期

新课标下体育师资的继续教育与再整合

作者:王衍榛




  为推动我国科技、文化以及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国务院、教育部从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推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于2004年施行的全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新标准就是在国民身体教育领域做出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新课标”推行三年来,在各界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部分教师执行“新课标”疑惑、学生体质下滑的不正常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运用访谈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从“新课标”师资的培养、课堂教学运动技能的传授和运动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对成功地区的经验加以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剖析、筛选,认为“新课标”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与体育教师的及时转型、授课责任心及综合素质不无关系;体育师资的继续培养与再整合势在必行。
  
  一、“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
  
  1.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向课程建构者的转变
  首先,教学资源与环境的开发方面。“新课标”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的教学需要,只给出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教师必须学会开发教学资源,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合理、巧妙设计、布置场地器材。利用本校的地形、地貌,房前、屋后的空地、小山包、树木、废弃物品(无毒、害等副作用的),改造成学校体育理想的场地和设施;群策群力协同制作水泥乒乓球台、沙坑等运动场地。动员学生和家长制小沙包、沙袋作为投掷物;利用编织袋自制体操垫;利用废旧轮胎改装成各种运动设施。
  (2)对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开发新兴的运动项目,如软式网球、旱冰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3)对自然地理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空气,可以进行有氧活动,如散步、慢跑;利用阳光进行日光浴;利用水可以开展游泳运动;利用草原可以学习马术、射箭;利用山地丘陵可以开展登山运动;利用沙丘可以开展爬沙丘、滑沙等运动。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更便捷地获取体育与健康的大量的知识和方法。
  其次,课程进程的弹性化方面。在传统课程理念下,千班一书、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千百孩子的个性化成长,扼杀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则有较大的运作空间和时间。如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中的任何一两项进行教学即可。
  再者,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方面。注重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技能,而且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注重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课标提供的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依据地缘特性、地方特色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建构校本课程;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和信任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师生的平等情感的交流。
  
  2.由教学组织的主导者向学生锻炼的指导者、合作者的转变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当熟悉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用正确的方法评价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运动锻炼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其次,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参与教学评价活动等,让学生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再者,在互动中服务学生。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把学生当作老师,允许学生提问,教师要明确自己参与者的身份,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并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服务学生。
  
  3.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向学生成长帮助者的角色转变
  首先,要树立全新的体育评价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全面教育、检验、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彻底根除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弊病。其次,评价的指标要多维,评价的方法要多样,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个体化评价,改变评价内容和方式,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来激励学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二、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再培养问题
  
  鉴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育职能部门要解决好任课教师以下几种工作能力的继续培养问题。
  1.撰写教案能力的再培养。要想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编写教案是备课的终盘设计。教师要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规划教法的基础上编写教案。优秀的体育课教案一般包括准备活动、基本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运动负荷的合理控制以及场地器材的有效调配等几个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教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严格的负荷控制;大量的图文标注;精简的语言解释;明确的安全保护等。教案的质量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素养、教学经验和艺术水平。
  2.多途径选用教法能力的培养。选择和运用好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教法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要符合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教师执行的可能性、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等多方面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教与学的配合,保证师生双方的协调互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外部表现和内部变化,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不同阶段,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既保持前后有机联系,又体现出区别对待(即发展个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十名体质、体能不同的学生,合理运用分组教学法,解决“不够吃”与“吃不了”和“快生”等“慢生”的被动局面,既能合理分配教师的精力,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语言表述能力的再培养。语言表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口头语言的表述能力主要表现在运用普通话的水平、表达的准确流畅程度以及逻辑性强弱等几方面。讲课时,应尽量减少“啊”、“这个”之类的语病的出现。形体语言是指以动作示范作出的表达,是直观性原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在示范动作时,教师应有重点地放慢或重复所示范的重要动作,使学生在模仿动作的过程中边听、边看、边想、边做。
  4.运动能力的保持教育。体育教师的运动能力是从事本职工作的最基本能力。它既不同于一般人业余锻炼的普通能力,又不同于专业运动员参加训练比赛的特殊能力,而是一种规范化和普通化相结合,与教学、训练手段相结合的专门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正确的技术动作示范能力和纠错时的模仿能力,以及讲与做相结合的能力等。督促体育教师要常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技能,以防止这种功能的衰退。
  5.电化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CAI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正逐步被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和运动训练,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和深远的影响。例如,在体育教学(包括健康、心理、卫生等理论部分和技术、技能练习)中,适当运用CAI系统进行演示,不仅教学内容含量更大,概念解释更清楚,示范动作更直观、规范,而且视听效果俱佳,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与模仿。这些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科技含量高,学生喜闻乐见。
  
  三、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再教育问题
  
  1.职业道德素质的再教育问题。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业务能力正常发挥的前提。体育教师需要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勤学苦练,提高技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提高整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2.育人素质。我国教育历来强调教师要“教书育人”,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有着更加特殊的责任。
  3.体育科研能力的长期培养问题。体育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探索体育运动本质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这说明科研能力已被列为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体育教师要勤看、勤听、勤谈、勤想、勤记、勤写、勤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并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争做儒雅型体育教师。
  4.运动训练能力的再教育。体育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在一两个项目的训练上有较深的造诣,以便更好地完成学校的课余训练和对外比赛任务。训练能力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科学选材和科学施训的能力;自身的表率作用和示范能力;管理代表队和组织比赛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张红玉.试论对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体育文化导刊.2006,11.
  [2] 王传金.论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中的课程目标问题.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3.
  [3]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孙宏安.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翟德萍等.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师教育.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6]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