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基于心理契约的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作者:王 刚




  将“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概念首先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阿吉里斯(argyris),他在《理解组织行为(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 Behavior)》一书中探讨了工人与工头之间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理解与默契关系,并称之为“心理工作契约(Psycological work contract,1960)”。后来施恩(E.H.Schein)在他的著作中,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契约对于行为动机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则有所提供的一种组合。”换句话说,心理契约就是个人的奉献与他人(或组织)的获取,及其所提供的回报之间的一种内在的配合,一种心理上的约定。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发挥着一种类似有形契约的作用。
  
  一、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契约”的主要功能
  
  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建立在权利与义务基础之上的平等、互动的"契约"关系,整个学校实际就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关系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一套契约体系。它一方面能成为一种责任准绳,规范学校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管理内容和手段,引导学生的发展。
  
  1.心理契约是对学生管理制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推动学校的柔性管理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制定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校规校纪。但是,教育的高速发展和学生特点的急剧变化,使学校的刚性制度远远不能适应频频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也往往不能覆盖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各种新变化。学校只有通过不断了解、满足学生合理期望,使学生在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上与学校形成共识,构建出有效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才能促进学校柔性管理的发展。
  
  2.心理契约是对学生期望的积极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心理契约是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为基础的。学校合理满足学生期望,将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憧憬,将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努力拼搏。学校承诺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的学业发展平台,学生将视学校的这些承诺为对自己努力付出的回报,进而加倍努力,用自己的成绩进一步回报学校。
  
  3.心理契约可以维护学校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感召力
  心理契约强调人与人之间人格、心理上的平等和公平。学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措施来满足和引导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建立一种心理上的合理期待,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则根据自己的个人期望和学校的远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双方平等、和谐的心理契约中,学生把自己的个人目标有机地融入学校目标之中,促进学校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使学校与学生凝聚在一起,增强学校对学生的感召力。
  
  4.心理契约可以降低学校学生管理成本,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益
  心理契约是调整学生心态,理顺学校和学生关系的有效纽带。对于学生管理者来讲,心理契约的建立实现了和学生的有效沟通,降低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天然”抵抗性,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信任感。心理契约——这种无形契约能使学生在动态的条件下与学校保持良好的关系,把自己视为学校的主体。与此同时,学校也把学生的需要视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满足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益的目标。
  
  二、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契约”的具体运用
  
  1.充分利用情感激励手段
  学生管理中心理契约具有不同于一般契约的特性,大部分学生在内在需要上更侧重于精神满足和情感关怀而非物质获得,只有尽可能从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实施激励措施,才能增进学校或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才更利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在具体的激励措施实施中,一要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这样不仅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满足,精神上带来安慰,而且还使学生具有更明确的是非观念,并为之构建更高期望增加了信心,提供了动力。二是要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在他们的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发现、真诚帮助、细心安慰,让学生觉得学习上能获得指导、生活中可以获得帮助、情感上可以信赖,从而在客观上增强学生心理期望与学校的协调性。
  
  2.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心理契约的构建和维持,是学校或教育者和学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因此,加强沟通是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一些不可预见因素可能会打破学校或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心理契约,这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消除不可预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沟通,一方面学校或教育者能够随时了解和关注广大学生的期望和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听取学生的改善意见;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也可以全面了解学校对自己的期望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据双方的期望与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办法,在双方理解和期望一致下达成共识。
  
  3.建立操行考评体系
  操行考评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考核的客观性与公证性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彼此心理承诺的重要制度规束。首先,设置科学的操行考核指标。由于操行考评过程中考评者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会引发考核的误区,以至造成学生心理挫伤以及对立情绪,从而构成心理契约破裂。在操行考评的过程中,应采用各种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进行充分的考量评估。考核过程,不仅要重视对结果进行考量;更要重视对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评价。同时,加强操行考评的结果的及时反馈,并向被考评者解释沟通考证结果,这样可建立相互的信任,搭建心理沟通的桥梁,减少因此而产生的对立倾向。
  
  4.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
  优秀的组织文化是规范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的最大作用是促成组织目标和成员理想的一致性以及组织成员间理念和价值观的趋同性,形成组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使组织成员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股强劲的凝聚力,而这正是心理契约的内容,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正是为了增加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信念,激发学校与学生之间共同信守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使教育双方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心向一致的行为取向,从而使学生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申来津.心理契约:德育提升的支点.教育研究,2003(9).
  [2] 胡文斌.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7).
  [3] 肖云.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