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试论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作者:郭安源




  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
  
  1.成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生物课程专家、学校生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进行前期论证
  任何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之前都要经过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将开发的目的、意义及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要经课程开发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要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3.确定题目,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内在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者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作支撑。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能性的保障。课程开发者要对社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网络等方面和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开发的课程主题确定后,要大量搜集资料。资料搜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
  
  4.撰写《课程纲要》
  申请开设生物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初审。《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教师开题,学生选择。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6)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二、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分类与范例
  
  
  三、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对课程资源的利用
  
  1.校内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是占首位的,就中学生物课程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外,还应当配备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生物学教学软件、生物类图书及报刊(图书馆应通过延长服务时间、改变服务方式、方便学生借阅等措施提高使用效率)、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实践基地。此外,学生的生活经验、校园网上的有关信息以及校园中的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对学校拥有的丰富课程资源应当注意进行适当的整合,学校的某些课程资源还可以校际共享。
  
  2.校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除了利用校内的生物实验室、图书馆等,学校还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科研机构、养殖场、实验田、自然保护区等,使其成为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教学的天然“实验室”。另外,学生家庭也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可充分利用家庭中的用具、材料、图书资料等开展相应的活动。学生家长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活动机会。比如,让学生在家庭中练习栽培一种植物或饲养一种小动物,教师和家长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记录。此外,要逐步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比如可以编制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登记表》,将课程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和使用事项等进行登记,各种表格分类存档,归口管理,以便查找和使用。
  
  四、推动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完善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系统和生物课程资源中心,开设专题学习网站,搭建校本课程开发平台
  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宽带校园网等教学设施,学校还应联系更多的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来丰富校外课程资源。学校也应该尽可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这可以成为设计学习活动的基础,进而增加适宜的校本课程。作为生物教师,要向学校领导宣读《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生物课的特点,努力争取校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丰富学校的生物课程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教育情景下的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大致说来,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源方面显然没有优势。但从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方面看,即使是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其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真正缺乏的倒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加强对于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2.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生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状况和文化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智慧和精神,是学校所有成员智慧的结晶。无论在哪个学校开展校本课程,都会涉及如何激励教师参与问题。学校领导对教师队伍士气的敏感度,对课程积极的评估态度、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合作的工作团队的能力都将会影响生物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学校应提供参与课程开发的生物教师必要的培训机会,以提升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地位,增加生物教师课程开发的民主权,减少参与课程开发的生物教师的教学任务及其他学校事务,推进参与课程开发的生物教师工作绩效的考评,多渠道采取措施来提高生物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加强生物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前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大多数生物教师认为开设校本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专业知识不足、课程开发能力较差。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有新的信念、能力、热情和动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因此,减少或消除阻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必然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而艰巨的任务。应该考虑到教师发展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终身性以及空间上的整体性,包括职前培养、上岗培训、校外短期培训、校本进修等各种方式的继续教育,促使广大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意识、积极的课程问题意识、课程开发责任意识和责任感,促使他们熟悉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对课程纲要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变通能力、课程评价和研究能力。同时,要制定考核办法,对教师的学习、培训情况分期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表彰奖励挂钩、与教师的评先评优、职称晋级联系起来,使生物教师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
  
  4.完善评价机制
  只有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调控,才能有效地确保课程的实施与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之间保持一致,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想课程在走向现实课程时产生最小的衰减和落差,确保课程改革走向成功。除了完善校本课程内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外,还应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缩小升学考试与课程改革方案的距离,在选拔性评价中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为办有特色的学校、有生物特长的学生,开辟出一条升学的“绿色通道”,使校本课程拥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为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