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数学练习设计

作者:黎智鹏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以下七种智能:(1)言语(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音乐(节奏智能);(4)空间(视觉智能);(5)身体(动觉智能);(6)自知(内省智能);(7)人际关系智能。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七种智能,个体间的智能有强弱不同,差别在于七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其核心是。
  1.承认人的智能是多元性的,各种智能,能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
  2.人的各种智能之间并非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促进。
  3.通过发挥其智能强项,促进智能弱项的发展提高。
  近年来,教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各级学校教育教学进行探讨,发表见解,见仁见智,让人耳目一新。从2004年开始,本人分别与在广西贺州市的两所中学任教的两位数学老师一起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不断地探讨着高中数学练习的设计,在此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人们智能的多元性,以练习的多元性来适应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练习由“多统一”转向“多自主选择”,以促进高中学生数学学习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数学教师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大量的练习是取得数学好成绩的关键”,练习在课堂上历来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布置练习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要求的一致性:统一布置,统一收、批、评、发;练习的内容、形式、难度、数量及完成的时间,均由教师统一规定,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来保障落实,迟交或不交练习均受到相应的处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练习任务的地位,没有任何的自主选择权。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这种统一单调的数学练习,遏制着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压抑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高中数学练习设计应废除统一的弊端,精心设计一些具有选择性的多元练习,以适应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学习。具体应从高中数学练习的内容、形式、难度和数量上下功夫。
  
  1.在练习的内容上给高中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自主选择练习的内容应当成为学生练习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应考虑高中生智能的多元性,认真对待接受能力不同的每一个学生,在练习的内容上增加练习的可选择性。
  例如:上完了《集合的运算》内容后,老师可以不统一要求学生做哪几道练习题,而是给高中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理解老师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及解题的方法、技巧等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课本的练习或习题中选5道相应的习题,也可以从练习册中选4道相应的习题,或者从其他课外书上选3道相应的习题。这种自主选择练习内容做法,只要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选题是否有针对性和是否达到巩固提高目的,也在学生作业本上进行评价打分,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它适合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高中初始阶段,对高中数学产生好感,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
  
  2.在练习的形式上给学生开创自主选择的空间
  传统的高中数学练习往往是用纸和笔来进行抄写、运算或论证为主的书面形式,不符合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让练习从“抄写、运算、论证”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做到听、说、读、写、算、唱、画、做等全面开花,在练习的形式上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
  例如:在上完《正棱锥》后,老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道加深理解正棱锥概念的习题:请同学们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这道题,用文字写出并且还要用语言向全班同学叙述出正棱锥的特征;可以用画笔画出正三(四、五或六)棱锥;也可以做一个正三(四、五或六)棱锥的模型。这种多种形式的练习,满足了学生多元智能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兴趣爱好,选择完成练习的方式方法,并在老师赞赏学生的多元成就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练习的难度和数量上给学生自主选择余地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数理智能有强弱不同之分。因此,教师在数学练习设计时,应该设计难易有别的多级数学练习,并且在数量上也要有所区别,给学生留有多项自主选择的余地,以适合智能多元的开发,让优势智能的学生吃得饱,弱势智能的同学也吃得了。
  例如:在复数的学习中,研究虚数单位“i”的性质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题:
  A.分别计算下列两组题目:
  (1)i1;i2;i3;i4;i5;i6;i7;i8
  (2)i1+i2+i3+i4;i2+i3+i4+i5;i3+i4+i5+i6;i4+i5+i6+i7
  B.分别计算下列两组题目,并猜想各自得出什么结论?
  (1)i1;i2;i3;i4;i5;i6;i7;i8
  (2)i1+i2+i3+i4;i2+i3+i4+i5;i3+i4+i5+i6;i4+i5+i6+i7
  C当幂指数为非自然数,你的结论怎样呢?
  这样的练习中,A作为巩固练习,难度不大。B为归纳推理练习,通过猜想来发扬探索精神,难度中等。C为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对“i”取非自然数的各种情况比较,达到理解(1)和(2)式结论的目的,难度稍大。这三道练习难度依次提高,能适应同学们数理智能有强有弱的实际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每个人均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利用多元(视觉、动觉)智能对数学的促进作用,练习由“多封闭”转向“多开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旅美学者蔡金法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学生在解“过程受限”的问题上,虽然超过美国学生,但在解“过程开放”的问题上,美国学生要远远超过我国学生。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传统的高中数学练习中,教师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很少向课外延伸,学生完成练习不需要深入生活,练习的内容常常是枯燥的、单调封闭的,没有开放性,一旦需要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时,学生就显得力不从心。尤为严重的是,教师为了工作的方便,批改作业的快捷,往往布置一些有统一答案和统一解题方法的练习,而那种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练习,却很少布置学生甚至从未布置。久而久之,这种封闭型的练习,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从而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进行练习设计时要突破课本和课堂内容的樊篱,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利用视觉智能和动觉智能对数学的促进作用,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自主发挥、各抒己见的练习,为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的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