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及其培养

作者:侯建军




  1977年Journal of Pagmatics(《语用学学刊》)在荷兰开始发行,自此语用学作为语言学中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在随后的二、三十年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这一概念逐渐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近年来,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著书立说,从不同角度界定语用学的定义,及其与交际能力的关系,为语用学在语言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叶邵宁、滕巧云研究了语用学习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将语用原则纳入教学内容的教学思想。余祥越、杨青(2004)注重探讨了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本文从语用能力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培养英语语用能力的前提和具体途径。
  
  一、语用能力的概念
  
  确切地讲,语用能力是语用学和语言学的的边缘学科——语用习得中的基本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用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不同的观点。
  Backman(1990)认为,语用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前者由语法能力和篇章能力组成。后者由施为能力和社交语言能力组成。施为能力指的是了解交际行为并懂得如何实施交际行为的能力;社交语言能力指的是根据语境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Widdowson(1989)认为语用能力即为语言技能。他认为语言能力由知识和技能两部分组成。前者相当于语法能力,后者相当于语用能力。
  Hymes(1972)认为,语用能力属于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他认为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的可行性,语境适应性和现实性。其中形式上的可行性相当于说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其余三部分则属于语用能力的范畴。前者体现为语言形式上的准确性,后者体现为语言运用的得体性。Savignon(1991)认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语用能力是非本族语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Leech(1981)把语用能力区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言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则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何自然(1988)受Leech的影响,在设计“英语语用调查”是关注的语用能力由语用语言能力、社交语用能力和汉、英语用差异辨识能力组成。
  不同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同,但他们在语用能力的定义中有一个共性特征,即都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恰当、得体、准确的交际的能力。何自然、陈新仁(2004)认为,语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境驾驭能力。三者相互联系,互为依托。
  
  二、语用能力培养的前提
  
  语用知识是语用能力培养的前提。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要使外语真正成为学习者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语用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语用知识包括语用语言知识、社会语用知识、跨文化语用知识和语用交际知识等。
  
  1.语用语言知识(pragmalinguistic knowledge)
  对语言形式进行语用分析、解决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使用规则是语言学习者的一项主要学习内容。语用语言知识是对语言本身的语用问题进行研究的知识。它研究语言结构及其语用意义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对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在语境不同的情况下所具有的不同语用功能的研究(何自然、陈立信,2004)。通过语用语言知识的学习,英语学习者可以了解到同一交际意图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实施。
  
  2.社会语用知识(sociopragmatic knowledge)
  社会语用知识用于研究语言在社会当中的使用情况。要分析、讲解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成分、人文因素和文化因素,系统介绍语言在社会这一语境下运行的规律和原则,其中包括语言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语境中会话策略、会话方式、礼貌语言运用、语调运用等方面的得体性和合适性。社会语用知识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法律语言与广告语言的语用规律就必然不同。在医院这个语境中,如果医生对病人说:“You are sentenced to the hospital for three months.”显然不合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语用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3.跨文化语用知识
  跨文化语用知识系统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交际者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对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用差异做系统的对比分析。随着对外交往日渐频繁,跨文化交际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交际就会用到语言,而不同语言在使用时又往往带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母语的文化特征就会影响到跨文化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语用知识涉及两种语言的不同的语用技巧和策略、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内容。跨文化交际语用知识对减少日常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成功完成言语交际有重大影响。
  
  三、语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语言学习中一向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人们往往注重英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技能的习得,却不能关注学习者如何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恰当的以言行事。提高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1.提高语用意识
  在英语学习中,语言学习者要明确语言形式与语用功能之间的关系,确定学以致用的原则。在传统的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一种倾向,那就是把语言形式等同于交际功能,学习者曾错误地认为命令就一定会用祈使句,表达提问就一律用疑问句。学习者应知道同一交际意图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实施,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语境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交际意图。要避免因使用完整句子回答问题而画蛇添足,给一个普通的句子赋予更多的内涵,最终造成语用失误。语用意识的提高应需多方面努力。首先,要提高教材编写者的语用意识。有了语用意识的编写者会摒弃只重视语言形式的编写旧俗,自觉把语用内容纳入教材。除了教材本身不会出现语用方面的错误,而且还会给语言学习者更多这方面练习的机会。其次,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语用意识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学生语用能力的好坏。由于我国英语教师本身有着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许多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把中国文化的交际方式、习惯带到了教学中。中国英语教师面对着英汉两种文化,到底该依附于哪一种文化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作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应以语言为选择标准,说哪种语言的话,做哪种语言的事。教授英语时,教师应从有关语言的各个方面变为一个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而当教师用汉语与学生交流时,应转变角色,回到本土文化中来。这才是真正的语用意识的体现。只有教师的语用意识提高了,才有能力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所以英语教师应加强语用学的理论学习,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中自觉地从语用学的角度审视英语教学,纠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偏差,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英语。第三,学习者本人也要树立语用意识,对所学英语不要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其使用的语境,主动地去设想语境,把语言学“活”。
  
  2.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与交际规范
  提高英语语用能力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让学习者接触、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与交际规范。英语与汉语用来表达特定言语行为的语言方式往往不同。学习英语就是要学会英语中的言语表达方式。例如,当夸奖别人的菜做得好时,尽管可以用汉语说“没想到你能做一手好菜!”却不能用英语说“I didn't expect you could make such delicious food!”而该说“What delicious food!”。实施语用能力是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合作原则,“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这些语用概念的理解都有赖于对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及交际规范的接触和了解。另外,学习者本人也可以多与外教或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接触,或通过上网、看电视等渠道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尤其应该指出的是,近年来,学者们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了许多新作,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交际系列丛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旅居文化系列丛书等。
  
  3.有目的的进行语用能力的训练
  提高英语语用能力仅仅了解和知晓目标的语用特点还不够,仅仅停留在意识状态下还不行,要有目的的进行语用能力的训练,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通过观察和练习帮助学生得以在语言形式、语用功能、社交环境和文化意义之间找到联系,获得发展自身语用能力所学的相关信息,在练习中提高语用能力。
  本文针对“增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做出了一些探索。语言综合运用的水平与人的素质、修养、教育、经历、成长环境等都有关系。要达到交际效果,就要讲究语用策略,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有角色意识、效果意识等。只有对学生坚持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才可使成功交际成为一种可能。本文作者期待,英语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准确的适用语用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学有所用。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