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研究

作者:李宏勇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优点,近年来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转变为图、文、声、像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教学易于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技术起着补充和辅助作用,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但是,当我们在享受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与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围绕教学目标与内容展开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不是从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教学的需要出发,而是从所拥有的媒体或设备来设计教学,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这就出现了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异位的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方便快捷,它也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工具手段。教学手段应该服从并为教学目的服务,并且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不可动摇,尽管多媒体教学能代替教师进行讲授,但这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小部分工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特别是不能代替教师的情感和机智。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应该围绕教学目的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使用,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始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进行学习引导和调控,以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决不能让“电脑老师”取代。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实现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但问题多出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编制和使用上。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相差甚远,结果不能达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预期目的。有些教师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恰恰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实际效果。课堂教学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一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应力求与教学内容达到高度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和使用也不例外,其着眼点都应放在教学内容上,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采取相应的表现形式,使之变得简单明了,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和记忆,这才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课件的表现形式过于复杂、华丽,无用信息太多,势必造成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后果,以致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形式应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粉笔加黑板式的原始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使得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和板书形式提高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综合运用,为教学解决了不少难题。多媒体教学有它特有的优势,但它不是万能的,这种教学形式也有其自身局限与缺点。实际工作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所有的课目、课程都要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目前也只是处于起步与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待发现、研究与解决。事实上传统教学也有其独特的优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学。如少内容量的课程、现场实地教学等。更不是所有的多媒体课件都适用于教学,有些多媒体课件只适合研究或观赏,有些课件制作的质量有限,或者根本就是失败的课件。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首先要吃透训练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情况、学生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遴选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选取合适的教具、材料,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果对教学内容不加任何选择地编辑、运用,一方面内容繁杂,制作难度大,运用效果差;另一方面学习者感觉俗套、呆板,缺乏新鲜感,失去多媒体优势,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什么内容最须运用,什么内容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多媒体技术,我们教师都要下一番功夫,做到心中有数,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多媒体技术应着重在教学重点、难点上运用,内容的取舍与组织必须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切不可为追求表现形式而处处滥用。
  
  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和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有效统一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耳闻目睹的具体视听形象,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是,在教学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整个课件将整节课的结构按照教师的课前设想进行整合,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这样压缩了学生从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环节,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长此以往,便会使学生独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利用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这一课件。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出现一个三角形,闪动底和高;接着从原来的三角形中复制出一个三角形,旋转移动后与原来的三角形组成一个平形四边形,闪动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显示面积公式为S=ah2。这样,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非常形象。可是,展示过程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几乎不要动脑筋就解决了问题。其实在这一过程中,用多媒体提醒一下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如何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接下来的思维过程可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对个别困难学生让他们看多媒体演示。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兼顾了一些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同学,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因材施教的作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来进行演示。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因为它是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用多媒体可以模拟一些实验,如模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但它毕竟是模拟实验,因此可以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可以借助于实物投影仪、显微投影仪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细节也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法。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和教师的备课紧密结合
  
  传统教学媒体中投影仪、幻灯机、挂图、模型等有像无声,而多媒体可以“声像并茂”,且能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路变迁、岩浆喷发、生物演化等,帮助建立空间概念,其功效之显著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多媒体教学须精心制作课件,投入的资金、设备、时间和精力也不菲,且常只用几节课就束之高阁。据施拉姆公式可知,多媒体功效大、代价高,并非每节课的每一知识点都必须用多媒体演示。对于一个网架地球仪就能解决的地轴、赤道、经线、纬线知识,一幅挂图就能说明的地理空间分布,没必要都用多媒体。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经济、技术、时间等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媒体,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交替使用,以达到功效与代价的最优组合。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活或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多媒体教学强调要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情境学习就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多媒体演示、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进行学习,这些情境相当于学习的“支架”,给学习者以支持。多媒体教学还期望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更长远的时期,那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应通过多媒体处理和过程的演示,向学生展示学科发展的历史,帮助学生发现和探究知识,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实际上,多媒体教学过程本身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的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最忌讳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同时,教师要积极投身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实践中去,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另外教师在学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应该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时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