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影响及培养方法

作者:李 广




  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地位逐步提高,国内外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中小学音乐教育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高,喜爱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者没有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降低,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被抑制,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业界同仁有必要对非智力因素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寻找和尝试积极有效的对策,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从“心动”发展为“行动”。
  
  一、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在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音乐学习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定着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
  当学生对音乐的需要与一定的目标结合时,就会产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动机,激励学生积极地学习。动机对音乐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一方面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朝确定的方向努力。另一方面,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能持之以恒。事实证明,很多著名的音乐家之所以在音乐方面有卓越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对音乐有较高的目标、较强的动机。
  
  2.可以帮助中小学生确立音乐学习的目标
  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当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审美对象满足了其审美需要就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心理活动因此会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使自己的音乐学习活动始终指向已定的目标,并与其保持一致。任何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标。没有动机和目标的活动,是不会收到很好的成效的。这就是喜欢音乐的学生为什么会主动、积极地学习音乐的原因。
  
  3.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顽强的学习毅力
  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顽强的学习毅力。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习的艰巨性。因此,在音乐学习中,中小学生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才能完成学习目标。其具体作用表现为:一方面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非智力因素会使学生增强动机强度,使活动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之间的相互调节,能使各因素均衡发展。
  
  4.有利于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是非常有利于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的。因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音乐天赋,我们的音乐教育也不能只针对极少数特长生。如果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音乐方面缺乏天赋的学生能够勤奋的学习,那么全体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力就会逐步提高,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在中小学阶段得以普及与发展。
  
  二、中小学生音乐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
  
  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在中小学生音乐教育中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发挥教师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示范作用,二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1.发挥教师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都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教学的态度、兴趣、行为等会成为中小学生模仿的榜样,成为其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准则和依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的动机。教师最高尚的动机莫过于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动机是面对全体、以美育人。只要本着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原则,就能使自己的教育目的与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保持统一。
  浓厚的兴趣。对教育工作的浓厚兴趣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工作的动力,一个对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的教师,会对教学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才能满足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和求知欲。音乐教师只要以本职工作为主,结合多方面的兴趣,就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工作。
  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是教师重要的心理素质,体现了教师的人格特点。它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还能直接感染学生,影响教育过程。积极的情感具体体现在情绪的感染力、稳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三个方面。
  坚强的意志。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顺利而有效地实施美育的保证,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有示范作用。教师的意志品质具体体现为:明确的目的、顽强的毅力和沉着自制的态度三个方面。
  良好的性格。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很多时候是通过教师的性格得以体现出来的,良好的性格能反映出教师重要的人格特点,一个有良好性格的教师通常表现出这些特点:一是谦虚谨慎,二是开朗自信,三是实事求是,四是独立自主。这些是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发挥独立自主的主体作用,发展创造性的审美能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改善音乐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引导、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转化成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成就动机上,即追求成功,希望获得成就。成功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感,同时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带动学习。实践证明,成就动机越强、成就需要的层次越高,对学生的学习和成才推动作用越大。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对音乐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自觉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教学艺术,引起学习兴趣。(2)让学生亲身参与,激发学习兴趣。(3)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点,但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爱幻想、争强好胜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共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些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热情是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比学习兴趣更强烈、更稳定、更持久的情感,我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是推动教学的强大动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当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音乐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3)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音乐的不确定性、无语意性决定了音乐学习也是一项既艰苦又复杂的劳动,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易冲动、易受暗示的特点决定了要使学习活动坚持下去,就必须要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来支撑。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学生的学习认识。(2)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3)加强磨炼意志的实践锻炼。
  (5)培养学生的学习性格。学习性格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并对学习活动产生影响的性格。性格对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维持和调节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中外许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性格有关。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性格。培养学生的学习性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发挥集体的作用。(2)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3)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明光,李强.音乐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2).
  [2] 杜永红,冯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培养策略.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 张云红.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