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略论

作者:余 柯 李晓红 王亭婷 汪 枫




  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育人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和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的尊严不容侵犯,而学生的尊严常常被人忽视,甚至受到侵犯。处在教育改革大潮、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统的等级森严的师生关系应被打破,而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建立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达到真诚的心灵沟通,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那么,如何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一、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决定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树立“为学而教”的育人观,学生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如何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更扎实、更富有成果,是为了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这种育人观必然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这样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进而尊师爱师。树立“为学而教”的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有了根本保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是教书育人的关键,教师要有较雄厚的知识功底,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科学的教学艺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人往往是他的老师,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靠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模范的行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严肃、敬业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鲁迅先生说:“教育总根于爱”。著名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从教师的爱中,能感受到集体对他的评价,社会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从而形成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精神。这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而通过教师的爱,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可以使他们对教师所讲的道理心悦诚服,使教师的要求通过感情的过滤和催化变成学生自身的思想和要求,形成觉悟和决心,推动他去实践自己的诺言。他因此会把读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感到满足、快乐,会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生活。这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益的外部条件。
  其次,教师要了解和关心学生。全面地关心学生是教师对待学生态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学生的了解应当做到全面、客观、深入。全面了解学生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对教师的要求、对学校的期望等。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及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而客观是取信于学生的关键,它使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能妥善地解决问题。而深入则是对学生的分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去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关心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思想品德方面,注重学生道德观念、是非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上,主要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帮助其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另外,充实课余活动,提高学习兴趣。身心发展方面,既要注意身体健康,又要注意其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教师要尊重与信任学生。学生们感到最痛苦的,莫过于被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被最充分的了解。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学识才干,管理能力等的肯定,能给学生的进步带来极大的鼓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要把学生看成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在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在盛怒或暴躁之下讽刺和羞辱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必须坚决克服的。教师与学生交流时一定不能摆出师长的架子,要平等、民主、和谐地对待学生,不可居高临下,以势压人。要多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以自己言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四,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一个学生集体中学生的智力水平、样貌性格各不相同,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也不相同,教师不能凭个人的喜好而对学生“厚此薄彼”。受到偏爱的学生易形成高傲自负、任性等不良个性,而被冷落或歧视的学生,则易形成自卑、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有的甚至因此而产生心理变异,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关怀、爱护,都能平等地看待。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教师的高大形象,树立教师的威信。同时,热爱每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也是教师高尚师德的一个重要组成,是教师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第五,教师要多采用激励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激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劲上进的动作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的激励教育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可塑之材。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直接取决于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和合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人际交往。作为教师,要处处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也将会在学生的视野中失落,就会被学生敬而远之,其教育的感召力就会弱化。师生之间这种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关系,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
  
  三、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据一媒体调查,现在有些教师表示与学生在沟通方面存在困惑。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研究得出:如果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也会逐渐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觉,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得师生之间有更深刻的沟通。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它也是管理的一种技巧。时代在不断变化,教师应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教师已经不单单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师生关系将由传统的"垂直型"变为"垂直与平行相间型"。教师要多抽时间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谈心,以更多地了解学生,并向学生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态度,取得学生的认同与理解;要善于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所提出的正确的意见要及时采纳,对自己的失误要切实更正。同时教师在同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学会倾听,要善于从“说话的强者”变成“积极的倾听者”,倾听学生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思想;还要注意倾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倾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之树蓬勃生长的地方,更成为学生的心灵愿意散步的美丽有趣的百花园!
  总之,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环境,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