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衔接理论与英语教学

作者:温 俭 杨薇薇




  近年来,在语言学研究中,语篇分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我国的语篇分析研究深受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影响,将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受到该理论的指导对增强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提高其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衔接与连贯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议题。因此,围绕衔接与连贯而展开的研究也不断出现。韩礼德和哈桑对英语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所做的研究对衔接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韩礼德和哈桑指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语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一个成分依赖另一个成分得以解释时便产生衔接。衔接是语篇的表层结构关系,是通过词汇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形式实现的。而连贯则是语篇深层的语义或功能关系,通过句子或语段之间的语义或功能关系实现。汤普森(2000)认为衔接是语篇现象,是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义连贯的语法手段,而连贯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存在于发话者的头脑中。衔接是有形的网络,而连贯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在衔接和连贯的关系上,韩礼德和哈桑始终把衔接作为连贯的必要条件,并指出衔接是建筑连贯大厦的基石。
  
  二、衔接的分类
  
  1.照应(reference)
  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的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因此,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照应在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发话者运用简短的指代形式来表达上下文中已经或即将提到的内容,从而使语篇在修辞上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在结构上更加紧凑,从而使语篇成为前后衔接的整体(朱永生等,2001:15)。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来看,照应可以分为两类:内指和外指。内指指语言项目之间的照应关系,外指指语言项目的意义直接依存于语篇外客观环境中的某个事物。内指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回指,指所指对象位于上文,另一种是后指,指所指对象位于下文。
  照应既可以发生在句子层面也可以发生在语篇层面,在句子层面,照应可以使句子本身前后衔接,起到句内衔接的作用,对语篇衔接的意义不大。照应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超句结构中的照应成分和照应对象之间的相互参照关系和解释关系。外指照应不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只有内指照应发挥语篇衔接的作用。在语篇的层面上,照应成分预设了照应对象的存在,而照应成分本身的具体意义只有以照应对象作为参照才能得到解释,照应成分的出现必然会使受话者从语篇上下文中寻找并识别其照应对象。这种识别照应对象的过程贯穿于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之中,从而使语篇前后衔接(朱永生等,2001:17)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观点,照应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人称照应主要由人称代词、所属限定词和所属代词来体现。人称照应又进一步划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其中只有第三人称具有内在的衔接功能。用于人称照应的三类词尽管在句中有不同的句法功能,但并不能影响他们所起的衔接作用。指示照应表示一种语言指示现象,其区别在于远近、地点时间、单复数等,主要是由选择性名词指示词、定冠词the和指示副词体现。在指示照应系统中,this表示时间空间上较近的人或物,能承上启下。that表示时间空间上较远的人或物,只能承上,不能启下。the作为冠词,用法很广,衔接力很强。这些指示词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是前后两句之间不可缺少的衔接纽带。比较照应是通过两个项目之间相同或相似关系来得到解释的指代。这种比较关系主要是通过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来表达的,但它有别于一般句内比较级结构。句内比较不发挥语篇衔接作用,只有当表达比较意义的词与语篇上下文中的另一语言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参照和解释关系时才能构成比较照应,比较照应通常为回指照应。
  2.替代和省略
  替代是指用替代词去取代语篇中的某一成分,被替代部分可从上下文中找到。替代可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替代作为连接纽带时,同样可使语篇的主题表达自然平稳地向前推进。替代既发生在句子的层面上,也发生在语篇层面上。在句子层面上,它的作用在于避免重复并发生局内衔接功能,在语篇层面上,替代通过替代成分与替代对象之间的索引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起到衔接的作用。
  省略指某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从语篇的其他小句或句子中找回。省略也是避免重复和连接上下文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省略是对于非关键性词语而言的,不但不会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使句子之间关系更为紧密。替代与省略颇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有替代词语,而后者没有,故省略亦称零位替代。
  3.连接
  连接是指一种运用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不同成分间具有何种逻辑关系的手段,它不同于指称、替代和省略,也不会让读者联想到上文的实体、行为和状态,它表示一种仅能通过参照语篇其他部分才能完全理解语篇的关系,也是衔接的一种。连接成分通常是一些过渡性的词语,表时间、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韩礼德和哈桑把连接分为四种类型: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任何语篇都是完整地反映一件事的发生过程、一个问题的论述或一个方法的描述,存在着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顺序关系。这些连接词或具有连接词作用的词组,像路标一样指引着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
  4.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词汇选择,在语篇中构建起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由此形成篇章的连续性。词汇衔接是构成衔接的最高形式,也是篇章组建中较难运用的一种手段。韩礼德和哈桑把词汇衔接分为两种:重述和搭配。重述又包含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下义词和广义词。尽管不必要的重复应该避免,但有目的地对一些关键词或句子进行重复会使段落内容更显紧凑,主题更突出,是达到连贯和强调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衔接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新的英语大纲指出:外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句子水平的语言能力的训练上,而必须重视从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语篇教学是外语课堂教学结构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传统的外语教学主要以语法翻译为主,教学模式是从语言形式出发,偏重语言形式结构,大量进行句型、语法、词汇的操练,甚至连篇累牍地讲词态变化,最大单位也多局限于句子,把句子从语篇整体中割裂出来孤立地处理,这会使学生养成逐句阅读和理解文章及翻译文章的不良语言习惯。这种只停留在词汇语法上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语言交际能力,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篇教学应大胆跳出语法、句子的格局,立足于“使用”和“交际”。
  语篇分析就是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要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语篇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清除语义模糊,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首先,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写作教学中充分重视衔接手段对语篇的作用,要突破句子的局限,结合语篇教学,把衔接手段提升到篇章层次来分析和使用。其次,教师应在大量的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在对课文进行语篇分析过程中,应凸显语篇衔接与认知思维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英语读写课本中大量语篇的研究和对衔接与连贯的定位,找出语篇的内在衔接机制,发掘语篇的内在含义,从而增强学生对英语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其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于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影响,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未能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然而在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下,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语篇层面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势在必行。在英语读写课程教学中对篇章的衔接和连贯进行分析时,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方法。适当程度的语篇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篇章,而且可以改变学习者的语言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准确性和全面性,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礼德,哈桑.英语中的衔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汤普森.功能语法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 张德禄.论语篇连贯.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5]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