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高桂芳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国各省市、县、镇小学开设英语。把小学开设英语课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三个面向”的需要,是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可行性毋庸置疑,但是,搞好小学英语教育,具体操作起来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比较薄弱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载体。要搞好小学英语教育,必须建设一支合格、过硬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当前,小学英语师资比较薄弱,有些县、镇小学的英语师资建设必须从零开始;有些小学为解决英语师资的燃眉之急,让部分教师转岗或兼职,其英语水平难以保证。小学英语教育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能力培养上,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否和小学英语教育的成败。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搞好小学英语教育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来不得半点“凑合”。
  1.加紧英语教师专业建设
  小学英语开设初期,英语教师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转岗或兼职从事英语教学。对这类教师一是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取得英语教师资格后,方可从事英语教学或辅导工作。二是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并对转岗或兼职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传、帮、带。三是各地教育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职务聘任、工资待遇等方面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吸引大中专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小学任教,吸引小学优秀英语教师的流动,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配备标准和整体业务水平。虽然小学英语内容浅显,却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涉及到发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英语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及感知、理解、运用能力和兴趣的培养等方面,启蒙效果直接关系到日后英语学习的成败,万万不可忽视。
  2.搞好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
  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发展和完善自己。小学英语教师在从事一段时期教学工作后,应进行继续教育,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安排、英语教育心理、儿童心理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直观教学、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语言实验室教学)等方面,不断丰富、提高、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3.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励教师不断进取的最有效的途径。它可以带动教师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和借鉴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同时,它有助于教师教学个性化和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学习、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
  4.培养小学英语骨干教师
  新的教育口号倡导“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还要成为研究者”。为了完善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建设,学校应注重抓典型,树榜样,搞示范课、示范班,培养骨干教师,以点带面,提高英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骨干教师不仅是教学“带头人”,而且还要成为小学英语教育科研的“领路人”,从“经验型”转向“研究型”,建立一套完整的“有理论、有实践、有经验、钻教学、搞科研”的小学英语师资体系。
  
  二、教学活动设计尚需改进
  
  教学活动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小学英语的课程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学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这种多元目标完全有别于以语言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着眼于兴趣、感知、参与、实践和能力等教学总体目标,改变传统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否则,外语教学会重新陷入“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怪圈。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又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增强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成功地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着重兴趣,树立自信
  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及重要性缺乏明确的理性认识,为“目的”而学习的动力相对较小,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最初接触英语总是富于好奇,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空间,注重保持并促进他们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然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兴趣的“启发剂”,只有成就感才是兴趣的“保鲜剂”。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就感,以长期保持对英语的兴趣,促进学习效果。对学生要多鼓励,少纠错;多赞扬,少批评,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如:物质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感情激励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实践,体验成功。另外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尊重个体差异,具有分级要求、分段要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有了成就感,自然就产生了自信心。
  2.更新观念,注重语言能力发展
  小学生具有模仿力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强,表现欲强,创造精神强等优势,但他们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训练。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初级阶段要学好音标,学好语法,记忆一定数量的词汇,为语言的运用做准备,这必然要求学生学习并理解繁杂的语言知识,背记枯燥的语音、语法规则,使不少小学生因为学不会音标、不喜欢语法或记不住单词而掉队,以致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更新观念,尊重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习得规律,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利用听、做、说、唱、玩、演、写和视听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自信的情绪中,将学习英语与用英语做事联系起来,通过积极参与,反复体验,主动尝试与创造,获得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初步发展。
  3.转变教学模式,培养主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以往那种对学生进行强制划一,立足于书本知识,以教师为中心而进行的传授和灌输,不但锁住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妨碍了个性化发展,而且阻断了学生间的联系与协作,造成班级内学生学习被动、悬殊过大、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以兴趣为本,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自然、愉快发展与提高,是教育观念的大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活动为基础的主题教学”模式已渐渐成为新的教学潮流。这种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思想开展课堂活动。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属于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在老师的指导协助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们通过团结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素质发展尤为重要。
  
  三、测评方式有待创新
  
  测评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敏感环节,是能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测评是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检测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教与学的“指挥棒”。不是为测评而教与学,而是为促进教与学而进行测评。测评方式与评价标准设计不当,会使小学英语教育从一开始就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不但会使素质教育成为空谈,而且会挫伤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小学英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之一。要搞好小学英语教育,必须创新测评方式,树立以课程目的为准则,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
  1.测评设计要注重能力发展
  基于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要求,测评中听力、口试与笔试要相结合。听力与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听和读的技能及初步的写作能力,题型设计要具有直观性、可视性,注重情境与交际,可以将考查内容以图画形式体现出来,融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2.测评方式和手段要多样化
  测评可分阶段进行,也可以随机进行。除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外,还可通过结合学生的活动(如:说、唱、表演等)、学生间的交流、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保护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测评标准要多元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积极性、努力程度、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等,把测评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目的在于激励。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或考查与平时课内外学习行为相结合,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增强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应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排队或以此作为评比的依据,不应对学生贴标签,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5).
  [2] 刘道义,龚亚夫.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