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开放性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钟燕红




  一、开放性教育理念的涵义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在当代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不再受“知识中心”的束缚,而是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型的完美结合,由过去的只重视认知领域目标,扩展到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学法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等领域。因此,只有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科学的教学活动。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基于这种观点,建立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更适应现代音乐教学。所谓的开放教育,是针对封闭的、僵化的、教条的、缺乏活力的教育模式而提出的。它以开放式的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为途径,以教育效果最优作为最终归宿,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多元智能,面向学生终身,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使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开放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未来性”、“发展性”、“社会性”。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立足于发展,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使音乐教育真正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音乐的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协调发展。具体来讲,音乐教学的开放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对生活和时代的关注,强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②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走下座位,走出教室,走向社会;③教学形式的开放性。探究、交互式;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④教师态度的开放性。乐于接纳学生;接纳不同风格、流派、时代的音乐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开放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表面上我们教师的任务少了,但是我们在这节课的准备工作上确实需要做的更多、更细致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出现课堂的“失控”现象,而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切不可顾此失彼,走出了“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真正民主开放的氛围。
  
  二、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育的开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开放教育能使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能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多向互动的联系通道,能最大限度的通过各种通道吸收新信息,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创造性地学习。音乐教学中的开放性教育模式基于以下五种理论作为支撑。
  1.终身教育理论。从终身教育观点看,开放教育体现着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开放教育,才能打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阻隔,完成教师教育到自我教育的飞跃。
  2.创新教育理论。从创新角度看,开放教育能创建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机会。只有开放教育,才能改变一堂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去探索奥秘,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3.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目的,应着眼于主体性生成和潜在的智能的开发。开发教育的本质就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发展上,它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人本主义学习观。首先,人本主义学习强调“学生中心”。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其次,人本主义学习观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富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发展,变化,学会学习,学会有效地、独特地对付变迁中的科学世界和现实生活;最后,人本主义学习观主张有意义的开放性学习。教育应该是开放的,而所谓的“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它要求学习者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情境。教师的作用是帮助自力更生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促进者,他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5.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提出七种人类智能项目,近年又提出第九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形体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处内省智能、自然博物智能,据悉第九种正在研究中的智能是存在智能。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比较擅长其中几项智能,而其他智能相形之下较弱。多元智能认为传统教育偏重智力商数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多元智能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因此,我们认为:发展“多元智能”的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自然个性和公平地看待全体学生,最后必然能比较全面评估个别学生的成就,并发展学生潜能,从而重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的改进和发展。
  
  三、音乐教学中开放教育模式的实施
  
  1.开放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不能“脱离教材”、“超出教材”。这种把教材内容绝对化的观念,会陷于“本本主义”的泥潭。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应当有开放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突破教材的局限向教材以外的方面拓宽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拓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在活动上拓宽。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创设适当的音乐情景和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2)在信息上拓宽。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充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和查阅音乐知识,也适时穿插一些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动态。
  2.开放的教学形式。开放的教学形式最主要是强调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化的特点。因此,开放性的教育教学方式要求音乐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音乐、去探究音乐,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班级集体授课这一种传统单一的封闭形式,教学形式应该要因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这就要求开放的课堂教学,创立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发展中练就求异思维,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许多新的、可行的教学模式,如:圆桌谈话式、自主探究式、分组讨论式、情景式等。在教学中,可适当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形式并用,显现出更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气,更富有色彩。
  3.开放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两种典型的师生关系:一是专制主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敢言、不敢想、不敢自主活动,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的状态,也谈不上自主性和能动性,更不要说什么创新精神了;另一种是放任主义的师生关系,就是在时间上和方法上把学生的“自主”过于看重,一切由学生说了算,以为这样就是“民主”了,其实这是放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影响和妨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开放的师生观关注的是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绝不会侮辱和体罚学生,充分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完全进入学生的交流过程,教师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共同学习音乐和解决音乐问题的伙伴。
  4.开放的教学评价。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由上而下依次是政府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而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成为永不变的被评价对象。这种评价关系导致课程评价的主体呈直线式和单一化,少了全面性而多了片面性,少了民主性而多了独断性。开放的教学评价应当是打破“教师一家言”、打破“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教育教学,不戴“有色眼睛”,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教师独自评价为师生共同评价,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等相结合;评价的标准应变分数为等级制,由只重视终结性的评价为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使教学的评价体系尽量完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郭淑芳.普通高校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探微.艺术教育,2006(07).
  [2] 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湖南社会科学,2005(03).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