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积极的心理暗示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陈玉虎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取代不良的心理暗示,通过对事件的进一步了解,即对事件的再认识过程,重新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逐渐放弃消极悲观的不良心理暗示和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久而久之,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思维方式,进而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性思维,即使再遇到重大事件也能够坦然面对,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学习的过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从无知到有知,即在这个领域中本来是空白的,没有旧概念、旧习惯以及旧有的思维定式,教授的内容较容易被接受,我们把这个模式称为纳新模式;另一种模式是,在这个领域曾进行过学习,有旧有的概念和操作习惯,甚至已形成思维定式,在教学时必须否定原有的错误或陈旧的观念和操作习惯,以新的内容代替它们,这个模式肯定较为费力,我们称之为更新模式。音乐教学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它属于技能学习,以学会用特定的技能在歌唱中表达音乐艺术为教学目的。它是音乐教师向歌唱者传授演唱技艺的双边教学交流活动,旨在通过面对面的技能教学训练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歌唱发声技能,切实提高他们的歌唱表演能力,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在艺术才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歌唱审美创造的个性特长。可以这么说,歌唱艺术的审美规律及歌唱教学的技能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音乐课程所应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步骤和训练方法,而音乐教学的自身特点,又在一定层面上决定和制约了歌唱教学方法。
  实施歌唱训练是音乐教学经常采用的手法,借助积极、主动、合理、有效的心理暗示,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歌唱训练,有助于明显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这是因为音乐技能涉及肌肉动作,是一组甚至几组肌肉的精妙配合,而这种配合一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协调下才能进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后,在大脑皮层的动作指挥区域形成一种记忆上的固定模式,这种动作记忆如属歌唱行为,又往往以乐谱、语言文字为信号形成条件反射,信号和特定的动作记忆在大脑皮层及脑手、下丘脑等其他有关区域,形成固定的联动链条,也就构成一种特定的平衡,这种平衡就会成为一种定式、一种动作的习惯,如果我们认为这种习惯是错误的或不合理的,就要以新的链条、新的习惯代替它,打破旧有的平衡,强化原来的记忆链条,通过比较、模仿、音响形象的熏陶等各种手段一次次重复,做到一种新的动作配合模式的形成,渐渐在大脑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各有关部位建立起新的记忆,逐步形成新的习惯,这时旧有的习惯才会淡出。破旧立新或弃旧更新在教学手段上有两点:从观念和道理上否定旧有的,这是第一点,再肯定学生经过努力做出的新的观念判断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动作这是第二点,前者不能回避,要明确地否定,但更重要的是后者,只要基本对,尽管不完善、不熟练也要满怀热情地肯定做对的动作,否定过多了,或疲沓,或反感,或丧失信心,作用是消极的。做错了不要紧,应给予鼓励再做,教师自己要有信心,对学生更要有热情和信任。当学生尚未突破旧有习惯的束缚时,告诉学生一时找不到没关系,相信他一定能作对。当学生第一次基本作对时,要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赞扬。当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正确动作时,又要一遍遍地加以鼓励,这样反复肯定,反复实践,顾虑、模糊、恐惧、忧郁的心理就会逐步消除,老习惯会淡化,新习惯会建立,并慢慢站稳脚跟。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
  尽管实际运用于音乐教学的可资借鉴的教学训练心理暗示手段很多,能够采用的心理暗示途径、方法也很广泛,但在更多情况下,这种教学暗示行为却多半是以语言暗示的方式实现的。针对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而陷入困境,或是当学生在学习理解方面遇到某些难以逾越的障碍时,为了打破训练的僵局,帮助学生积极调整心态,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训练质量,教师们常常会利用精心设计、安排的教学心理暗示,以学生不易觉察的方式,下意识地对教学训练加以引导,从而使歌唱训练峰回路转,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的语言暗示功能通常是由语言的表面意义和潜在意义引起的。比如对学生歌唱技术的细微进步,给予小题大作式的高度评价、赞誉、表扬和鼓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人为夸大成绩的方式,既从语言表面意义传达了教师对训练所持的肯定态度,表达了教师的赞许评介,又向学生转达了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和对学生学习前景充满乐观的潜在信息,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尝试调节生理歌唱机能和改进歌唱技术方法的强烈兴趣,有利于鼓动和激励学生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的成绩。又如,当训练遇到困难时,教师采用介绍歌唱大师成功的坎坷和经历的挫折,讲述自己在求学过程中走过的弯路,或干脆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给予自我嘲讽等暗示手段,不仅能够起到转移学生对面临困难的注意力,有助于缓解情绪和生理紧张,而且会在不自觉中对学生施以“大师也会犯错误,何况我们这些学生”,以及造成眼前唱法技术问题的过失并不完全在学生一方的心理暗示,以帮助学生摆脱精神压力,重建学习的信心。在不少情况下,积极主动的正面歌唱指导,往往不及侧面的心理暗示更为奏效。这或许是正确的心理暗示更容易使歌唱者摆脱心理障碍,解除思想顾虑,克服恐惧心理的缘故。
  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荣誉感和上进心,这种自尊心、荣誉感和上进心,就是我们要对学生进行肯定、赞扬、鼓励的内在依据。
  怎样抓住学生身上可以肯定、赞扬、鼓励的地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和时机。
  1.接手一个学生,了解了情况后,应充分肯定他有利于学习的条件,肯定他的优点以及前面老师所做的工作。
  2.如果想改变学生的某种方法,那就应该怎样做会再提高,效果会更好。
  3.在帮助学生克服错误或弱点时,有时要利用和发挥学生身上的一些长处,要肯定、赞扬这种优长,以长补短,如有的同学在唱元音“O”时比较好,但唱“i”时比较齐、比较紧,那就要设计一个练习O在前,i在后,以O带i的练习方法。如有的同学唱歌很有欲望和热情,但气息吸得浅,这时,要肯定和赞扬他的歌唱热情,引导他把这种热情深化,再配以情绪上的适当渲染。让他的呼吸部位深下来,如否定、打击学生的歌唱热情,也许呼吸能够吸深,但在无感情的歌唱中深的呼吸也会僵化。
  4.在学生一遍遍地演唱,想做好一种正确的方法时,只要这遍的动作好于上一遍,教师就应用比较的办法给予适当肯定,鼓励学生做得更好,不要把标准树到好中之好,其余一概说是错误。
  5.即使在一节课上或一段时间内没有突破,甚至停滞和反复,也不要埋怨和批评,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仍然要表扬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同甘共苦地和学生一起继续努力。
  6.抓住学生每次台上演唱的时机,在演唱后加以分析,特别注意其身上以前未出现过的突破性的优点加以表扬,在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下,其再创作的能力就会产生飞跃。
  肯定、鼓励要准确、适时,实事求是、分寸得当,否则,很容易把学生心理上的标准搞乱,甚至引起学生的怀疑和反感。
  从理论上说,一个事物向前进步和发展,靠的就是自身优点、缺点、优势、劣势、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之间的不平衡带来的动力,学音乐的学生无论自学,还是向教师学也是这个原理,作为音乐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看到学生的不足,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发现学生的优点,利用这些优点,对教师来讲是一种态度、一种思路、一种正确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它的意义远不止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认真研究和总结音乐教学的心理暗示现象,将会对解读心理暗示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功能作用,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重要的影响。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