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论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原则和模式

作者:霍俊哲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原则
  
  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中针对师生共同面对的具体一堂课,对课堂环境的建构、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具体问题的解决、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与检验等各方面的协调与组织,其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主体直接参与,并又主要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实现,具有情境性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是师生共同参与,彼此交往,有目的、有计划和多维度地协调课堂内外各种因素,生成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课堂教学管理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综合组织调动多方面教学力量,发掘、利用和协调课堂中各种教学资源,为师生自己提供有益的课堂环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并实现课堂教学价值有效生成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必须根据其内涵,在以下原则的统领下进行。
  1.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选择性。即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在课堂教学管理这一对象性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学生通过能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管理,自主地组织教学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负责任地选择课堂行为来体现管理中的主体性。主体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课堂管理者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把学生看作课堂活动的主体,当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来看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另一方面,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帮助并引导学生形成主体性人格,即学生愿意自主地选择正当行为,而非某种外在权威和传统习俗的强制。也就是从“自发”到“自觉”地建立和维护课堂秩序,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管理。
  2.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必须表现合作性
  合作性是指课堂主体在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谐一致的关系原则。它以主体间交互作用为中心,以合作共生为特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之中,各施其职,相互促进,以形成最大合力。课堂作为一个活跃的功能体,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游离于管理活动之外。教师作为制度化的管理者,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推进,常规事务的安排,课堂秩序的维持,作出统一的计划与决策。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对自己、对课堂也有着义不容辞的管理责任。这两种主体的管理活动并非简单独立,互不相关。他们是一种合作关系,能够相互补充和完善。合作性原则意味着师生间彼此承认对方在课堂中的平等地位和权力,主动承担自己在课堂中的责任,遵守共同认可的规范。并通过平等的对话与交往,来促进师生的合作。
  3.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必须体现民主性
  课堂中的民主是指人们在参与某种课堂教学活动中能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以及保障这些权利顺利实现的民主氛围。民主性原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保证课堂的公平、公正、合理,也能有效保证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坚持民主性原则就是要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一方面,需要建立课堂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基础上所营造出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是指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坚持的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运用民主的方式、方法处理和解决课堂问题,提高学生民主意识和课堂民主参与的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高效发挥。
  4.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必须把握情感性
  情感性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一个良好的平台。情感性原则还要注意“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情感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爱所有的学生。“爱”是课堂管理创新中最重要的力量,它是人际沟通的桥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管理必然伴随着有情感的活动,双方的爱浸润在课堂行为的整个过程之中。这种爱,需要师生间理解、信任和真诚来维持和传递。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要充分运用“爱”的力量,相互理解,将心比心。教师在课堂中播种“爱”,收获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同时,课堂教学管理必须坚持综合性原则。要在课堂管理的时间、空间、内容和层次上做到整体协调,优势互补;课堂管理者在完成某一项管理任务的同时,还能尽量促成其他任务的完成,使课堂管理在有效实施的同时,也更具教育性。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模式
  
  1.实现课堂多方管理合作模式的创新
  课堂控制是通过纪律约束以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以便顺利操作教学程序。教师只是管理的其中一种手段而已,不能代替管理的全部意义。管理应主要突出“理”,理清各种关系,理顺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课堂管理创新就是要使以“控制”为特征的课堂,真正成为一种“管理”的课堂。创新课堂管理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改变过去教师大包干式的单边控制,将与课堂有必然联系的人员组织起来,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又非结构化的管理网络。将管理权从单极独享转变为全体课堂成员分享。学生只有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参与到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管理中去,才能实现多方管理合作。事实上只有在管理上能够自主,学习才可能自主,所以学生应该成为参与管理的重要力量。管理合作与参与还是师生间、学生间、家长与学校,以及正式与非正式群体间有效沟通的一种重要途径。有效地发挥合作管理的作用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参与制定自己的课堂目标,容易形成自我管理意识。家长虽然不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课堂管理在时空、环境上都具有连续性。另外,学生家长还在课前、课后和节假日对课堂教学管理都有辅助和促进的作用。合作的特点是共同计划组织,共同协商指挥,共同控制决策。这一创新方向将使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既分担了作为管理者的教师的压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
  2.实现正当行为对问题行为促进模式的创新
  事前预防和事后及时终止一直都是课堂教学管理中对问题行为控制的主要手段。但是无论是先行控制还是事后控制,都是一种对课堂“问题人”的管理。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防和解决课堂潜在的和已在的“问题”。然而很多问题既不能回避,又不能自行消失,因此我们倾向于将行为控制向正当行为促进转化。在促进正当行为的同时,由于行为事件的数量在具体的时间和情境中应该是相对固定的,因而在此情境中又能成功地抑制问题行为的产生,从而达到课堂管理中的“双赢”,并还将在教学节奏上显得更加连贯,具有韵律感。正当行为包括维持课堂秩序范围内的行为,以及超越但非破坏课堂秩序的一些创新性行为。促进这类行为,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被课堂集体接受的,另外,促进是在可接受范围中,学生的相关行为需要的满足。这个趋势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
  3.实现教学动态全过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过去程序化的管理体制侧重于形成固定的课堂教学规则,以及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来管理学生,这是一种静态结构管理。如科层结构,“教师—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普通学生”。这种静态结构管理,对维持课堂秩序、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价值,程序化的管理体制也有利于教师操作。但是在新形式下,课堂具有变革性和生成性。课堂环境时时都在变化,课堂成员也在不断发展,课堂的一切都处于动态之中,这时结合动态过程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实现教学全过程动态管理,针对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课堂特点,变换一定的视角,对课堂问题作动态的审视,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管理方法。动态的过程管理并不排斥静态的管理,它们可以相互配合,并达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效果。
  4.实现课堂评价决策多元互动的模式创新
  要搞好教学评价。因为评价能为课堂教学管理提供反馈,反馈又是一个系统,物质流动、信息交流和情感融合的必要保证,是各物质要件交流的信息回路。它对课堂教学管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参与管理的人和接受管理的人都有着激励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很必要的,但决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唯一方式。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对课堂教学和管理提供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保障,还能为管理效果提供验证性分析以促进管理者及时调整管理措施,评价的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评价方式也向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发展。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合作评价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因此课堂管理创新也必然包含多元互动评价这一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惠琴,王惠姣,刘玉群.创新教育与教学管理创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
  [2] 肖肃萍.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实施教学管理的创新.当代教育论坛,2004(2).
  [3] 余志.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推进教学管理的创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 吴王景.浅谈学校教学管理的创新.广西教育,2004(31).
  [5] 史敏.创新教育下的教学管理.理工高教研究,2004(2).(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