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玉芳




  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意味着记忆大量的句型、词汇和掌握正确的语法,更意味着要学会如何把这些语言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人与人之间进行成功交际的目的。
  大学新生学习了多年的英语却不能正确、流利地使用,大学教师用英语讲课大学新生普遍感到很不适应,掌握的语法词汇知识不知如何应用于写作之中,大学新生的语用能力水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些应试教育的结果使得一场彻底的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为必需。
  
  一、中学生对英语学习观念认识的调查分析
  
  基于大学新生语用能力水平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不适应的现状,笔者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观念认识作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几所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100名高二学生,其中男生51名,女生49名。调查中将对问题的回答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置可否、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五个档次。试从基础英语教育中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1.语言学习性质
  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对语言学习重点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的,73%的人认为学外语与学习其他的知识学科有所不同。认为学外语最重要的是学好词汇、语音的人数分别为75%和92%,只有35%的人认为学好语法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运用中领会语法知识,运用语法知识指导语言活用。
  2.学习策略
  分析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中学生普遍接受一些传统的学习策略如反复地读和操练(93%)、跟磁带练习(75%)。但访谈显示,学生对背诵课文比较反感,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方法。而事实上,背诵是中国人学习汉语和外语成功的经验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一些美文,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修养,有助于语言学习。
  3.学习动机
  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对学习动机的认识惊人地一致。92%的人同意“我们国家的人认为会说英语很重要”这一观点,说明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英语语言的重要性;90%的人认为学好英语,就会有更好的机会读大学,或找到一份好工作;92%的人认为学好英语,能更好地了解世界。不难看出,家长、教师和社会方面的观点对学生影响深刻。因而,教学中应努力帮助学生维持已建立的兴趣,使之成为一种持续的、终身的动机。
  
  二、中学英语教学对大学新生语用能力影响的成因
  
  1.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误区
  (1)缺乏文化意识的输入。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以来以语言形式为主,基本上是围绕语言知识的教学——词语分析、语法讲解、句型操练这样一条主线进行的。在认识上如此,在实践上停留在句型操练上,即使有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只局限于讲授课文后所注释的关于历史、地理、哲学、文学以及政治经济的知识,而很少系统地介绍影响语言运用的文化规约,出现了许多“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现象。
  (2)语境意识输入不足。在我国,由于条件的限制,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直接从英语环境中习得语言。其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语言知识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对语法规则和用词规则的详细讲解和机械性操练,很少为学生创设使用语言的真实或相对真实的语境。
  (3)偏重练习性输出,而缺少交际性输出。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实践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缺乏诱发学生进行综合性思维活动的内容,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实践经验积累与发展的过程,而输出的内容多局限于课文里的东西,没有在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
  2.学生自身学习策略存在问题
  大多数中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缺乏策略意识,多是沿袭他人的经验等来进行外语学习,学习策略知识的匮乏,降低了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影响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学习策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知方式盲目,认知手段单一。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大多数的中学生最主要的活动是背单词、记语法,而且最典型的单词记忆法为机械孤立的朗读和默写,很少利用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较为灵活的方法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多局限于书本和录音,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借助视觉形象和其他知识材料的机会极为少见,在运用语言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用失误。
  (2)学习观念上的偏颇。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外语水平由考试、过级来评定的现状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语言学习应以知识的积累为重点,语言的正确性比流利性更为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侧重于语言形式本身进行操练,轻视内容的表达,缺乏真正的交际实践。
  (3)情感策略消极。对我国中学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动机和“面子”是制约中学生策略选择和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大多数为升学考试,所以他们把重点也就集中于知识的积累、形式的操练上,通过听讲、观察、模仿等方式学习,习惯于被动听讲、不假思索接受教师或书本上的观点,而鲜于语言运用方面的操练,很少参与到课堂或课外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培养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完善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
  英语教师担负着课堂教学任务,教师语用意识之强弱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之成败。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尤为关键。我们要提倡英语教师学习语用学理论,用理论指导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觉地从语用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英语教学,纠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偏差,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落到实处。
  2.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文化背景知识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造成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重视文化差别、尊重西方礼仪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说,当学生了解到西方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做法时,就不会把礼物原封不动地放在一旁而只顾谈论别的话题,使送礼物的客人感到很不自在了。由于文化上的原因,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整体的和谐关系,而西方则崇尚个人主义,提倡自我表现与自我肯定。例如:“我姓李,在外企工作。”英语国家的人则不同,他们会主动的介绍自己的姓名、职务或职称, 但不一定会说来自什么单位或部门。如“I am a professor.”“I am Jean Smith from the United States.”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了解、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文化背景知识。
  3.提高学生的语体意识
  在真实的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择是受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支配的。不同的场合,选用的语言及正式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向他们介绍不同的场合对语体形式的不同要求,让他们了解到,同样一种语言功能在不同的场合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学生在学会如何使用邀请、道歉、订约会、提建议等方式的同时,我们也向他们讲解不同的语言形式能够运用的场合,让他们进行分析。例如:“Open the door !”“Would you open the door ?”“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door,please?”等语言形式虽然表达的是同一种含义,但使用的语气、场合、对象却是不同的。在进行交际性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考虑到听话人这一因素,采用恰当的语气、选择相应的语言手段。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听话人,如父母、邻居、工作伙伴、儿童等,要求他们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听话人,使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正确完成交际过程。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增强了对各种语体的敏感性,对其口语表达得体有很大帮助。
  4.创设语境,通过交际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学生口语练习机会少这一现象,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为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交流创造条件。首先,要改变以往口语课仅仅以句型背诵及机械模仿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口语的方式,在课堂内,我们加入大量以学生为主导的练习方式。如pair work,role play,group discussion ,presentation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能够开口说话的机会。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功能。这种场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们也能从容应对;另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英语角。学生们认识到语用能力的重要性,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把提高语用能力和掌握外语知识结合起来;再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为在外语学习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多媒体网络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跨平台资源共享,都为学习者在网上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学习语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胡莹,朱小平.语用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南昌大学学报,2005(1).
  [3] 叶邵宁,腾巧云.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外语界,2003(6).
  [4] 彭丹.中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研究,2006(10).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