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多媒体语言教学:问题与思考

作者:朱 枫




  一、引言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来,多媒体教学在我国成为先进教学手段的代名词,成了英语教学改革的象征和符号。从小学到高中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堂,如果不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不能为同行所认可,可以说,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已成了当下语言教学课堂不可忽缺的主要教学手段。
  笔者于2006年4月参加了泰州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有两堂公开课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公开课场景的布置、道具的准备非常充分,老师的语言基本功、学科教学能力、情境表演能力堪称优秀,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教学程序紧凑而不露痕迹,应该说这是一堂生动的生活体验课。我们再看这堂课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开始上课时播放了一首轻松的音乐,全体师生和着节奏唱起了“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Good morning,dear teacher!”等问候语,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屏幕上反复显示的是相关食物的静态图片和对应的英文单词,课程结束时显示的是家庭作业内容即要求学生课后去麦当劳或肯得基等快餐店作一些简单的体验。课后笔者与任教老师交流多媒体在这堂课中所起的作用,任教老师坦陈“作用甚微,实质是个摆设,但不用教学手段就不够‘先进’”。公开课二课堂上没有实物情境,邀请English friend一起乘车去动物园、乘飞机旅游等完全靠教学课件演示,实际就是将课本内容搬上屏幕。不过,教学流程紧凑,整个课堂气氛紧张而不失愉悦。
  笔者还了解到:现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不管学习内容是否需要,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堂倒是热热闹闹(听觉和视觉器官得到刺激),学习效果令人怀疑(认知能力的培养弱化了)。笔者私下问上课教师对上课必用多媒体以及其真正的学习效果的看法,大多数教师坦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主要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另外,课堂上听听、看看,教师、学生都轻松。
  上述现象发人深省,多媒体教学似乎已有些偏离了倡导者的初衷,成了黑板、录音机的高级替代物(高档设备低档使用)。长此下去,对我们的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高等教育的接轨带来不利影响。笔者拟对多媒体语言教学的历程和问题作一剖析,以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二、多媒体语言教学实践中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有关多媒体语言教学的相关文献令人目不暇接,多不胜读,但我们会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是“刺激感官”、“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等。这些词汇应该能够表述出多媒体语言教学最主要的特点。下面拟将上述概念置于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环境中作一简要剖析。
  首先是现有多媒体的创造性使用问题。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实行的是拿来主义策略。目前,中小学(特别是小学)使用的印刷教材都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辅助教学。光盘中凝聚了教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不失为模板。然而主创人员在设计、制作电子配套教材时不可能考虑到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使用时对这一点也未足够重视,重教学备课轻教学设计,对现有光盘或课件拿来就用,有的教师甚至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依赖性,上课必用,而学生也从好奇、新鲜逐渐无所谓,感官产生“耐受性”、思维产生惰性,违背了“语言以使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失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意义。
  其次是多媒体在语言教学中的必要性问题。在本次参加教研活动的众多被调查者中,90%以上的教师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可以使用多媒体,只有不到10%左右教龄较长的教师认为对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使用的必要性不一样,应该选择使用。比如实验课,一定要在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千万不要用计算机模拟的办法代替做实验;语言教学应以听说及思维训练和培养为主,万不可离开外语课堂就不能进行简单而必要的交际。同时,多媒体使用还有个适度问题,并非越多越好,要讲究合理使用。At the Snack Bar实际已是一堂生动的生活体验课,实物情境创设非常真实,多种媒体的使用反而令人眼花缭乱,觉得多余。
  第三,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明显减少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也减弱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根据交际法理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的交际活动,另一种是间接的为交际活动服务的活动。直接的交际活动是以任务性为依据的教学活动,即把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任务中去,把任务作为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活动的任务尽可能是现实的或真实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语言。“间接的为交际活动服务的活动,其本身不是交际活动,而是对交际有辅助意义的,与完成交际任务有关的活动”,如:句型操练、课文练习等。我们教句型“Where is my chair?It’s over there.”时,运用屏幕演示不如教师直接演示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上课时搬着自己平时坐的椅子走进教室,同时重复说 “This is my chair.”并将此句写在黑板上,而此时后排一名学生将老师的椅子搬走了(事先设计好),教师转身,故作寻找状并重复:“Where is my chair?”然后高兴地说:“Oh,It’s over there.”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应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应为追求“刺激感官”、“激发兴趣”而使多媒体成为每课必用的奢侈摆设或高档黑板和录音机;不应为刻意创设“教学情境”而忽视生活中现成的素材。
  
  三、对策思考
  
  首先,教学媒体是教学的手段,是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媒体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辅助作用。同时,教学媒体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就不会单纯为了使用教学媒体而使用教学媒体,也不会刻意追求课堂形式上的“热闹”,或用教学媒体代替教师的活动——讲解、指导、板书等,或认为教学媒体是“雪中送炭”,而是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师生的实际来选择、设计和使用教学媒体。我们认为应该选择和设计那些最真实直观,最能恰如其分地说明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媒体。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使用固定类型的教学媒体。
  其次,多媒体英语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应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种手段配合使用,以人为本,让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我们仍以公开课一为例,这堂课的场景布置非常真实,包括吧台、食物、购物款、教师扮演的服务生以及学生扮演的客人等,如果将大屏幕改为图文(英文)并茂的静态菜单形式,由学生选择并开出订单,再配上背景音乐,则感觉更为真实且多媒体的运用更为贴切、自然。至于作业的布置不一定非要通过显示屏呈现,可采取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要求学生按表格内容完成调查任务。公开课二English Friend的真实情境在课堂上难以实现,真实的交际也难以开展。但我们可以通过请外教(事后了解到有外教)帮助和设计任务来达到目的:如让学生做一个周末计划或假期计划,邀请外教参与等。另外,我们可以让学生和外教一起在食堂吃饭、陪外教购物、同学或外教生日时举办一些小型party以增进友谊,这也是English Friend教学内容的延伸。
  第三,英语教师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情商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在书写过程中不是自己板书,而是用多媒体展示;教读课文不是自己范读而是跟读课件录音。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如同一个放映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少,其威信将大为下降,其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感情的建立是在交往的过程中,良好的感情基础是和谐学习的重要保证,Krashen情感过滤学说认为,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才可能变成语言的吸入(intake)。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焦虑感,使内向和外向的学生都有兴趣和信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对语言输入做出反应,并最终产生语言输出。教师,作为教室中惟一的成年人,应当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伙伴关系,使师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地进行信息交流,这个效果是依赖多媒体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基础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多媒体语言教学热,从教学实例人手,分析了多媒体语言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但决不是要全盘否定多媒体语言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与此相反,笔者认为,多媒体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符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将任何一种“先进”教学方法独立于传统之外是不明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以人为本,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将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按照语言教学规律实施教学,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某一种“先进”的语言教学手段。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