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刍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淑玲 张之红




   自主学习作为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以适应知识更新和职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学习策略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学习者对自己认识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它是学习者有效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基础和前提。思维活动中的元认知对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人的智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成绩滞后的学生总是依赖老师,独立性差,缺乏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而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则往往是通过元认知获得的。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在具体学习中,还要启发学生对学什么、如何学、为何学、学习受何种因素影响等各因素的关系产生明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本身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特点、思维方法和学习进程,通过内心的自我解剖,用“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及时反思学习中的得与失,才可能从中悟出自己学习的规律,以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使学习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其他学习策略,从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自主学习者。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潜能
  
  环境因素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正、负之分。适宜的学习环境,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物质保障。学校要营造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要倡导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给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教师也应给学生积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人际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方面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个人自由选择,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设立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有足够的时间来支配自己的时间,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在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进度上,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选择余地,这种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会使学生产生和谐、愉悦的感受,并且容易产生共鸣,让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与信任,以转化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奋发的学习斗志。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坚信每一个学生自己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都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方向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刻苦、勤奋的自主学习而获得成功。
  
  三、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力的内在机制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动机性成分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观、目标定向、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成就归因等方面。学习动机的有无是评判学习是否是自主的重要依据,它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具有唤起、定向、强化、维持、调节的功能。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生的目标定向、知识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等方面来决定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
  1.明确学习目标,变社会需求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正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强化学习动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鼓励学生多学知识尤其是文化知识,使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和学习观,让学生感觉到现在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升学息息相关,他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向理想的接近。
  2.增强自我效能感,变外部动机为内部动机
  自我效能感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或某类任务的主观判断,是个体自信心在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关键变量,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一般来说,当学生成功地完成了一些自认为有一定困难的学习任务后,对学习会变得更加自信,自我效能感增强,失败的学习经验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比如,课堂上对一个高水平问题的提出、一个问题解决的良好思路、甚至一个腼腆学生的举手发言,都要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看到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学生往往通过对成功的感受,从而体验到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实施教学分层
  开展自主学习实验,学生的学习差异并没有缩小,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这是因为自主学习使少数“尖子”学生脱颖而出,也使得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有机会得到教师或同学的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而不是大家“齐步走”,所以学生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教学应坚持做到:第一,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学习,不封顶。第二,让每个学生拥有选择学习资料的权利。第三,使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4.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情境可以由教师创设,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来,自主学习主张更多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四、加强学法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会学
  
  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变为“导”。由于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对自主学习的设计;从自主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活动两个方面对教学进行设计,对学生给予引导;对自主学习过程实施监控,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指导;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其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给出下一节课的预习提纲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做预习笔记,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课。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听课的选择性和目的性,而且能够全面把握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
  2.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学生,其手、脑、眼各器官协调作用,大脑的兴奋中心处于优势地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加快自主学习能力的成长。读数学不同于读小说,要读懂、读好,必须开动脑筋,掌握其特殊的读法。为此,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和步骤:一是粗度——通读全文,了解内容,学习要求,找出重点和难点;二是细读——对重点和难点深入探究,做笔记和标符号,尝试理解知识发生过程,弄懂概念、公式、定理和适用范围;三是精读——对某些内容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四是小结——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具有相应能力的基础上,还要了解知识的系统和结构,带领学生按上面的方法读。再后是启读,教师出提纲,指路子引导学生读。
  3.指导学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听老师的讲解、分析,而且也听同学的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听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首先,带着预习问题听课,对预习中不清楚的内容专心听,积极思考,如若听不懂,先记录下来,再请教别人;其次,学生听课最要紧的是听教师对问题分析和思考的方法,听清楚数学结论是如何得来的。第三,通过听课还要培养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4.指导学生复习和小结
  复习是防止与克服遗忘的有效方法。许多研究证明,按照心理规律组织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时复习能防止学习之后的快速遗忘;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要好,在分散复习时,每次间隔不宜过短,否则会近似集中复习,也不宜过长,否则难免遗忘;注重复习的多样化;要把平时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总结性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一章或一节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小结,促使知识点前后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增强了解题思路,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为步入社会后的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高觉敷.中国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 金勇.论元认知和智力的相互关系.心理科学,2001(3).
  [4] 桑标.元认知与学生学习.全球教育展望,2001(12).
  [5] 吴海雄.谈技校数学教学.现代技能开发,2002(3).(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