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美术对话教学的心理发展价值及实施策略

作者:谢 倩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心理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心理发展持续人的一生,其中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最为显著,也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形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美术教学是发挥其作用的主要
  的途径,在美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美术对话教学,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向度。
  
  一、对话对美术教学的启示
  
  1.对话启示美术教学以追求生活世界的和谐相处为己任
  对话本来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字眼,在生活世界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和外界环境处于对话之中,有对话才有了从“我”之世界步入“你”和“他”之世界的阶梯,从而与自然、他人、社会相互沟通、相互适应、相互融合,达到和谐共处。即人与日月星辰、山河草木、飞禽走兽都能和谐相处,保持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关系,不为物欲所役、功名所累,以一种超然淡泊的豁达体验宇宙万物,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鉴赏天地人生,这种生活境界应该成为美术教学的责任和追求。因此,美术教学的对话不仅仅立足于师生的交往,而且要教会学生体验生活世界,与环境相容,和谐共处。
  2.对话启示美术教学要构筑人与自然的视界融合
  对话是一种创造性的、建设性的活动,而不是复制性、机械重复性活动。对话活动的这一根本特征,决定了在美术教学中,要以自然与人产生对话关系为主旨,以达成一种视界融合。苏轼曾说过“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其实何止是植物,整个大自然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使是无生命的无机物质,它也与动植物的生命休戚相关。正如中国画所说“以形媚道”,道,即指人的精神。因此,当我们教会学生与自然建立一种对话关系时,风景本身就变成人,而人也超越了自己的生理存在,将与自然的交融都集中于胸中的审美意象,人与自然达成了视界融合。
  3.对话启示美术教学应以人类相互交往、沟通、理解为导向
  美术教学因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比起其他学科更能增强学生体验宇宙万物的能力,教会学生热爱每一片树叶,爱天宇下每一束阳光,引导他们过一种对话的审美人生,植根于学生个体的日常生活世界以及当前社会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对话,才有利于产生一种人际交往、沟通的直接动力,才会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产生交往、沟通的直接需求。没有对话交流的人生是闭塞的人生,没有对话沟通的艺术便是没有生命力的艺术。
  
  二、美术对话教学心理发展价值的体现
  
  1.美术对话教学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从美学的角度看,对话的美学价值来源于师生之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的关注;意味着双方在对话中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意味着精神的敞开和彼此的接纳,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在美术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背景和内容,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感受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力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所以,美术教学中的对话是对学生独立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对独立人格的培养。在对话中,教师成为了学生群体中平等的一员,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与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的个体。
  2.美术对话教学达成了学生个体与外界的互动与交往,有利于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的发展
  美术对话教学是以沟通和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其中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互动与交往决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状态,而且也体现在个体与自然、社会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流。在对话中,各交往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产生新的视界。在与多种对象交往、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交往协作的能力也在相应发展。
  3.美术对话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创新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传统美术教学强调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临摹,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而美术对话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只有自主的探究,才有思维的创新;只有思维的创新,才有思想的差异;只有思想的差异,才有碰撞的火花。因此,美术对话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4.美术对话教学造就了学生开放、包容的心理环境
  在美术对话教学中,对话的内容是开放的,所有围绕主题的内容都是对话教学的资源。对话的对象是开放的,每一个课堂中的主体都可以与其他主体或客体发生口头的或文本的对话;对话的时间是开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是对话教学的延伸;对话教学的评价是开放的,它不会刻意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正因为对话教学的这种开放性,造就了对话教学中的学生个体生成开放、包容的心态,敢于容纳不同的见解、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善于运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应对多变的课堂以及外在环境。
  
  三、美术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学生与自然对话,感悟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美妙崇高之物
  传统教育中长期的重理轻文现象,造成了我们对学生审美教育的贫乏,一味地应付名目繁多的考试,不懂得体验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因此,要在美术教学中真正实现对话,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世界。首先应培养学生对宇宙万物的体验、感悟能力,使之形成一种对话的生活境界。要让学生懂得在这个广阔的生活世界里,我们可以与自然、与人类、与社会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在笔墨中亲近自然、亲近生命、亲近世界、亲近人自身。
  2.学生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书本知识,即对文本的学习,美术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美术而言,文本呈现给我们的不论是前人的理论还是大师的作品,我们既不能把它看作是绝对的权威,一味地顶礼膜拜,也不能看作是死气沉沉的故纸,压根就不屑一顾。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就要让学生懂得左拉曾说过的那句话,“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在这里文本变成了一个感性的生命体,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我”、“你”关系,双方进行的不仅是信息传递,知识的交换和观念的互易,更是精神的融通和意义的分享。
  3.教师与文本对话,挖掘教材的心理教育意义
  虽然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是美术对话教学的主要方面,但却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与文本对话时,要改变把教材当圣经,拿前人的观点当金科玉律的现象。其实,教师与教材的对话也是个视界融合的过程。对话的前提是教师的先行知识。此先行知识包括教师身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受教育经验、理解课程以前所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形成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师对课程的大致印象、意见、假设等等,这些使得教师与文本间的对话成为可能,在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基础上挖掘出教材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意义。
  4.教师与学生对话,营造探究和自由的课堂氛围
  我们在儿童时代有一种天然的探究本能,在儿童美术教学中表现为喜欢向教师提问或以其独特观点拟人化的“涂鸦”,这代表了一种最朦胧的对话意识。然而,课堂知识专制的气氛和以一种理性塑形意识主导的“独白式”教学,使这种对话意识渐趋麻木、枯萎。不仅如此,就当前的教育现实而言,教育对学生的个人日常生活世界的冷漠显而易见,很多学生由于长期闭守于自己所构筑的生活世界,特别是心理世界,缺乏与其他个体生活世界的交流、沟通,形成了一种封闭畏缩的精神人格,美术学科的轻松自然性应在此更好地起到调节和改善作用。所以,真正的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师生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
  有人指出,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这一时代特征给我们的美术教学的发展前景带来了新的曙光,指明了有待我们努力前行的方向。虽然前路仍还漫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美术对话教学以其丰富的内涵以及富蕴的魅力必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2] 郑勤砚.对话哲学对美术教育的启示.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3] 张英楠.初论对话教学的本质内涵.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3).(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