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
作者:贾宗林
一、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班级管理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经历了“行政管理”、“外控管理(操作管理)”两个阶段。行政管理是班主任凭自己的经验,行使学校赋予的班主任权力,班主任说了算的管理模式,这是一种压制型管理,班级好坏,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个人经验和学生被“驯化”的程度。外控型管理是目前热闹不衰的班级管理模式,用强加的制度、目标去控制学生,这种管理虽有利于规范化、程序化,但制度一旦形成,则强调统一、集中,缺乏弹性,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活动性。而我们的学生面临的时代将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将人看作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以事就人,人尽其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学生正处于“一半是儿童,一半是成人”的特殊时期,这个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这种能力又较弱,如不及时巩固、加强,已有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可能被自我放纵所取代。因此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是必须的、必要的。
二、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
所谓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就是指班主任首先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继而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展开的一切管理活动。通过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活动和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效益的实践来锻炼学生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达到完善学生的意志和品格,提高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体力,使学生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的理想境界。自主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学生,“主体”本是哲学认识论的一个概念,指一切实践着、认识着的人,必须通过其本身的“心智”活动达到,班级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人本管理的途径是学生全员参与,当班级由全员参与管理(而不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管理)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主体的管理网络。每个“管理者”都会树立主体意识,学会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把完成自己担当的任务,看作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而尽其所能为实现追求而奋斗,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学生从传统的管理客体变为管理的主体,班级管理通过学生全员参与达成,管理目的是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三、学生自主管理的层次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政治上的自辨能力、文化上的自学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和体魄上的自健能力等。对于学校的相关管理者而言,工作方向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主教育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其中,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控制能力的外显行为主要是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管理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即群体自我管理和个体自我管理。加强学生群体的自主管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个人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自主而又乐于合作的精神。
1.全校学生的自主管理
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使他们真正做学校的主人,在参与中增强责任感,在参与中成长发展。比如,组织学生成立校园环境护卫队、爱校协会等;建立学校行为规范礼仪队,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组织纪律予以示范、疏导、监督;每月由礼仪队综合评定、评选规范班级;学校大型的艺术节、体育节、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等,可由学生参与策划、编排、主持。
2.班集体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学校主要是生活在特定班集体中。因此,应把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作为学生群体自主管理的重点来抓,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自主教育的受益者。我们要把“自主式”班级管理转变为学生自律性的管理,让学生懂得“我应该”、“我可以”、“我反对”。其目的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为“自主”,变“听话”为“自律”;变“严严实实”为“生动活泼”,变“中规中矩”为“敢想敢说”。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通过自主管理让学生能在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下学习与生活,确保学生能生动、自主地健康发展。
四、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
1.强化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要让学生对遵守班级制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其次,要把制定班规制度的权利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需求,才能对学生身心健康、学习等各方面起促进作用。第三,班规的确定要经全班学生的集体讨论,以取得全班更多同学的支持。这样,既能更好地对学生起到约束作用,又尊重了他们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团委干部,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分别安排给每一位学生。这样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踏实、进取的精神,增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给学生以尊重,采取赏识教育。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自尊心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感到师生平等。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秘诀”,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人格、意愿,尊重学生对班级、学校提出的意见,尊重师生的情谊,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同时,采用一切方式肯定、赏识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2)让学生当主人,培养主体意识。让学生当主人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知道,知识最终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自己积极开动脑筋,自觉参与实践,主动参与管理,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激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调动学生实践。(3)与学生交朋友,进行情感交流。班级教育管理中,我们往往重视的是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视师生间心理沟通的“柔”性管理,师生间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直接影响着班级教育管理的效应。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必须热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情感相通。教师与学生谈谈心里话,做学生的朋友,不仅能增进相互沟通、理解,而且在学生交友中不断完善自己。
通过实施自主管理模式,班级学生自治、自理、自育的能力不断提高,由于营造了人人平等的氛围,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并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育高尚的品格、健全的身心。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实施自主管理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学校提供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是有限的,而且学生个性各异,难免存在发展不平衡、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抓住一切机会积极锻炼自己;二是学生毕竟还不够成熟,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活动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选择自我发展的有利途径。二是学校要处理好教学与活动的关系。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贯穿有益身心健康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活动来发展自我,做到学习、活动两不误。
参考文献
[1] 郭祥增.谈谈学生的自主管理.成功(教育),2007(05).
[2] 韦英.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独立健康成长.中国冶金教育,2004(05).
[3] 黄美蓉.班级自主管理中的不等式.教学与管理,2003(05).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