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体育教育多元化改革的思考

作者:杨西勇 薛海涛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育思想多元化局面的出现,对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探索也越来越多,但在我国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影响大又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仍是运动技能传授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针对现代学生所具有的速成性、系统性、概括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进行教学,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并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对教师体育教育的认识,优化课程设置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很重视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再提高,甚至认为比教师的职前教育更为重要。而我国许多地区、学校的领导对体育教师的进修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支持,认为教师教育是窗口工程,是学校创收的手段,是普通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知识技能更新和培养、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等问题。随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我国开始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要求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必须彻底更新,一个以推进新课标为主题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正逐渐取代学历补偿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的法定任务,体育教育也不例外。体育教育的开放性、实用性决定了它比其他教育形式更加依赖和关注社会市场的需求与发展。当今社会新的理论和新的学科不断涌现,因此,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除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整体结构要符合专业的发展规律,使培养过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活动融为一体,还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培植新的学科点,拓宽课程内容和专业口径,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从而使我国的体育教育多元化,不仅有职业的,而且有闲暇的;不仅有生计的,而且有兴趣的;不仅有自然科学的,而且有人文的,从而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对体育教育多元化教学的思考
  
  1.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实施个性教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计算机的普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网上学习成为成人学习的有效途径,体育教育学习方式也应是协同的。网络教育环境打破了学校对知识的垄断,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的个性化成为可能。自学是体育教育的主要环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自学部分占整个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二。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网页协助学生制定自学计划,要求学生定期上交作业。在网页上按期向学生发放和回收“质疑单”,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疑点,及时准确地回复,为学生自学排疑解难。同时多个学习者可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协作开展教学。教师不仅仅是学术权威,还是与学习者平等参与的讨论者之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平等的信息交流,共同学习,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这样的教学过程可根据学习者需要自由安排,通过“虚拟教室”实现人——机和人——人的双向交流,通过集声、像、文为一体的多媒体材料作用于学习者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把健康教育放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把健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而作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更要坚持“健康第一,全面提高健康素质”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体育教师把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均得到提高。同时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确保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发挥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把健康教育理念引入体育教育的尝试,只有认真、切实掌握该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内在联系,正确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好体育健康教育,才能在今后的学校体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健康的意识等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规范、研究与改革体育与健康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健康课不完全等同于过去的公共体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的提高,同时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从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特点。“学校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无疑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今后承担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3.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一体,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终身锻炼为目的。它是以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素质的反映,在提高师生智能结构、发扬人文精神、追求科学知识、开发师生的潜能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成为提高人们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的授课和参与,对学生起到示范和传播的效果。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人文素质、体育技能是构成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自我锻炼、自我保健,当发生伤害事故时也会采取简单的创伤处理。通过提升学生体育文化修养,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内涵,发挥体育文化多功能的特点。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观念,把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与未来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和感化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通过体育的种种表现方式,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
  校园体育文化不仅传授体育知识,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通过自己的参与、观赏体育比赛来陶冶情操,满足对健、力、美的追求与向往,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并且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完善心理品质,增强区分俗雅、美丑和善恶的辨别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掌握和了解体育知识技能,逐渐把自己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从而使身心健康得到和谐发展。
  体育文化有着无穷的感染力,它不仅仅相互间有着吸引力,还能凝聚成一股力量,更加可贵的是它能使大家紧密团结在一个核心的周围,朝着共同的目标向前迈进。竞技体育是凝聚人心的一块磁铁,可增强和提高师生的凝聚力,是学生关注和评论的焦点。显然,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更加有助于强化校园体育文化意识,它对一个班级和整个学校来讲能够起到非常大的震撼作用,能够强化积极向上的团结协助精神。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学生朝着更加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要求上引导,也对学生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凝聚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维护集体的精神力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与精神。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环境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新颖又充满趣味的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手段,正在被大家认同和接受,并进一步得到重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本身有着严格的管理措施,参加者都会受到各种规范的制约。体育竞赛本身就有严格的比赛规则,人们在竞赛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则执行。因此,这些规则规范和制约着每个人的行为,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改造自己的行为,从而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增强了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功能正是通过体育的形式渗透到素质教育中,并同素质教育交融在一起的。这些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意识和体育行为意识,同时更好地把体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参与,使自己身心得到满足,并且能够融入到集体中。这些功能实际上把学校教育通过体育的表现形式有机串联起来,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自我满足。因此,这些功能是学校体育文化和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
  [2] 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中国学校体育,1998(1).
  [3] 王东.实施“和谐、扬长”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中国教育学刊,1998(5).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