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英语课堂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及教学建议
作者:周 瑾
一、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态度(attitude)、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等(Arnold&Broun 1999),它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包括兴趣、动机、自尊心、自信心、愉快、惊喜等,消极的情感因素包括焦虑、害怕、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情感因素则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伴随着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发生,共同影响学习的效果。根据H.D.Brown的理论,在人类行为诸多方面中,情感因素是决定二语习得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情感因素中的态度、动机、个别差异、自信心和焦虑等是影响最大的四种。
1.态度
外语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外语习得上的倾向,它包括三个部分:认知成分,即对学习目的的信念;情感成分,即对外语学习的好恶程度;意动成分,即对外语学习的行动意识及实际行动。学生的学习态度跟他们成绩的好坏往往成正比关系,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抱有积极的态度,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参与合作学习等,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则通常是那些厌恶英语学习的人。所以想要有效地达到英语教育的目的,提高英语教育水平,就要从设法转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入手。
2.动机
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学习成绩是紧密相关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动机具有激励、指导等功能。Gardner和Lambert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 。其中融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真正的兴趣或有特殊的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一次考试,或胜任一份工作等。Lambert认为参加社团型学习动机所取得的效果远比工具型学习动机强,因为持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人一旦获得足够的知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语言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就会削弱甚至终止。此外,Arnold和Brown将外语学习动机划分为外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和内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其中外在动机是指学习者不是由于外语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达到某种工具性目的而采取的行为。而内在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单纯因为外语过程中所伴随的愉悦和满意而持续进行外语学习的行为。内在动机属于认知的内驱动力,具有持久稳定的特点,而外在动机则相反。一般来讲,一旦学生通过了考试,他们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目标和动力。而如果是想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而对英语抱有发自内心的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动机更具有持久性,能长期坚持自发的学习。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一定是单一的,有的学生会同时抱有几种动机,能否恰当地引导学生的各种动机,利用这一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来促进英语教学,是英语教育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个别差异
这里主要论述性别差异和个性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在英语学习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女生似乎比男生更擅长英语学习,这与他们不同的智力结构有一定关系。一般从进入初中开始,他们的差异就开始渐渐显露出来,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大发展,在生理结构上右脑更发达,与此同时,女生在知性、理解等能力上更占优势。这是男生英语学习落后于女生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是在我们的教过的学生中,也不乏英语能力出色的男生。所以,长期以来男生学不好英语的社会观念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学生的性格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有影响。外向的学生通常比较容易和人进行沟通,在课堂上愿意积极发言、锻炼自己的口语,因而他们英语表达的水平较高。内向的学生倾向于接受吸收,相比起在讲台前说英语,他们更愿意阅读作品和独立思考,所以一般其书面英语的能力更强。
4.自信心和焦虑
自信心是学习者对自己英语水平的正面认识很信任。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是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状态。有自信心的学习者不怕犯错误,敢于充分抓住机会,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己,如勇于发言、和外教交流等,课堂上的竞争更可能成为对他们的激励而非焦虑。没有自信心的学生则相反,他们害怕犯错,碰到被老师点名的情况会形成焦虑,从而影响其认知活动的进行。
此外,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也是对英语教学的效果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通过师生间的良性情感交流,使学生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有机统一。如果教师能精神饱满地投入教学,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和教师照本宣科的课堂效果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二、建议及对策
鉴于情感因素会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恰当地利用这些因素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1.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动机
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英语呢?我认为重在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的课而喜欢上一门学科,相应的他们会在该学科上花更多的时间,取得好的成绩。有了自信之后,对该学科的兴趣也就更大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相反,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则易导致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营造一个有活力的、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认真备课、精心进行课前设计,从课堂导入、课堂内容、讲练方式等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安排,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使课堂始终妙趣横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融入自己的情感,做到声情并茂,具有亲和力。此外,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通过电影电视、音乐等媒介,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不过,兴趣也必须有长久的动力来支撑,否则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始终做到文化的渗入,做到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还有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因素。
2.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对每个学生采用一样的方法行不通。如果强行让内向的同学上台锻炼口语,有可能导致学生一上英语课就陷入焦虑状态,久而久之,产生恐惧甚至逃避上课。而如果对于基础扎实、成绩好的学生,教师不进行较高的要求,则无法促进其继续进步。所以,应该对不同的学生保持不同的期望值,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如在课堂上,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准备难易适当的问题;对学生的要求要稍高于其现有水平但又不至于过高,鼓励男生抛弃学不好英语的想法……这样,就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放松并充满自信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认知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付丽萍.情感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介入.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9).
[2] 李冬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分析.琼州大学学报,2005(12).
[3] 袁宏智.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4] 舒晓杨,张诗婧.学习者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6).
[5] 郭晓红.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影响力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
[6] 葛红.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