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探析

作者:罗宪芬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领域的大量研究表明,除母语迁移、认知方式、元认知和语言习得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英语学习以外,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也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师资队伍等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情感因素的困扰。“情感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出现障碍必然导致学习的停滞”(王初明200l:12)。本文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做一些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所启发。
  
  一、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表现
  
  情感是个体关于客观事物与主体思想意识如需要、态度、观念、信念之间关系的切身体验或反映。情感智商理论研究最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情感对学习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等。所谓情感障碍,就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因态度上的紊乱而对事物表现出的不适当或不协调情绪的异常现象(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199l:253)。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是指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将英语学习看成一种负担,对英语感到恐惧、厌倦,因而导致学习的失败。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情感障碍如下:
  1.挫折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挫折心理是指个体在从事某项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目标难以实现,需要不能满足,从而出现的一种特定的情绪状态或行为倾向。由于各学校办学条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挫折心理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也具有一些共性。一是偏远地区的学生比发达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挫折感重。偏远地区、贫困山区教学条件普遍恶劣,教学设备缺乏,信息闭塞,加上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地方口音严重,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二是差生的英语学习挫折感相对较重。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普遍语音不标准,听力有困难,词汇量偏低,导致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英语,回答不上问题,课后完不成作业,如此恶性循环,挫折心理愈发严重。此外,很多学生虽然在英语学习上花了很多时间,却没能取得预期效果,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为了摆脱或减少这种挫折感,受挫者往往采取一些消极的自我防卫措施,表现为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挫折心理对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妨碍作用。
  2.英语交际焦虑
  交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话语理论,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不仅需要吸收输入,还必须通过积极的交际来实现。但是用非母语进行语言交际,就可能存在理解表达的困难,个人所做的交际尝试将由一种没有把握,甚至是未知的语言和社会文化标准来衡量与评价(王仰正、费俊慧2006:32)。可以想象,对于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学生,用英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非本能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常常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或神经比较紧张、压抑,或者由于存在着词汇、语法知识等方面的困难以及知识面的狭窄或相关背景知识的缺失,而无法很好地在交际过程中理解、捕捉对方语言信息和进行恰当表述,从而引起忧虑和紧张。这种羞怯、惊慌、恐惧、着急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交际焦虑。而过度的焦虑则是语言学习最大的情感障碍,它往往使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害怕,久而久之便会发展到害怕参与日常交际和课堂交流,害怕上英语课,甚至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自卑、自责的心理,从而形成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抑制行为,而抑制心理对学习有着严重的负面作用。
  
  二、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产生的原因
  
  导致我国学生产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主要有: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习动机。亦称作学习目的,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习者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做到主动控制自己的学习。有研究表明,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持工具性动机,即没有考虑融入到目的语语言社团中去。调查发现,学生普遍懂得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接触、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且与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关系不大,因而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普遍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为通过考试,拿到证书或文凭。而且,传统的“填鸭”式英语教学模式使得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惰性大,依赖性强。
  (2)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所进行的能力评估(主观判断)。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是外语成绩的显著预测变量,即外语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生,其成绩越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会产生消极情绪、自卑感,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学好外语,进而导致较差的学习成绩(张日昇、袁莉敏2004:56)。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本身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学习上激烈的竞争,会觉得个人的水平距大纲及学校的要求相差甚远,很容易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3)消极的自我形象保护。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都有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需要。一位学习者如果感到自我形象受损,就会为了保护自我而回避那些可能给自我带来威胁的言行,从而形成自我抑制。根据最佳年龄期假设的第二外语习得理论,当人进入到青春期时,便会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心理上把自己和外界分离开,形成一道看不见但具有保护性能的心理屏障,从而不受外界伤害。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种心理尤其强烈,由于担心来自同学、朋友、老师甚至社会的否定评价,影响到自我形象,因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采取消极的自我护卫行为,学习上畏缩不前,害怕教师提问。
  2.来自外界的原因
  (1)教师的原因。国外的二语教师多为该语言的本族人,且具备教育学和应用语言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我国的外语教师绝大多数是本国人,虽已获得外国语言类的各种学位,但至多也只能算是高级外语学习者,不具备本族人的语言优势。戴炜栋(2001)的问卷调查显示,我国外语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均不容乐观。而且,在当前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教师迫于授课任务重、压力大,在实际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感状态及需求,一味地抢进度抓及格率,致使部分差生跟不上教学节奏,产生学习焦虑。还有许多教师迫于评职评奖的压力,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科研,上课就成了走过场。如此一来,教师消极的授课方式,刻板的教学方法,都容易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的情绪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失去信任感,进而对英语也失去信心和兴趣。
  (2)教材的原因。近几年来,全国英语教材层出不穷,各出版社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抛出各种“诱饵”,拼命推销自己的产品。与此同时,有些校方也为了一些好处,不顾教材质量,不顾学生的英语程度来订购教科书,致使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牺牲品。而且,除教材外,学生英语语言信息来源少,语言环境差。虽然目前广播、影视、报刊、图书、互联网甚至日常生活之中都可接触到英语,但学生整天被繁重的课业和名目繁多的考试压得丝毫没有喘息的余地,根本就无暇顾及课本教辅之外的东西。不适的教材、贫乏的语言环境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3)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目前影响我国英语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问题是应试教育。由于各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素质教育虽已倡导多年,在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仍只流于形式。而且在当前实际英语教学中,各校普遍采用的是大班教学的形式。班大、学生多、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任务又相对较紧,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往往不太成功,教师为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回到以前的“满堂灌”的老路子上去,影响了教学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