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浅探

作者:王育水 刘永英 杨桂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中学理科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而生物学实验则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兴趣。生物学有一套独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加强对生物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够给他们将来深入学习生物科学知识,乃至进行生物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生物学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事先将所需的器具、试剂、培养基等准备好,上课时教师将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预期结果讲解清楚,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做下去,实验成功与否就看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是否一致,这种方法只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未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只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传统的的实验课教学,主要是验证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但是只凭几节实验课难以去验证不断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只凭验证实验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就要求通过生物教学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二、增加实验课时,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因不受重视而课时安排很少,甚至一些实验是教师讲一下过程学生死记硬背了事。我们改革了以往安排实验时数较少的状况,将实验时数增加到总学时的40%左右,并力求在实验内容上进一步加强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操作技术的训练,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调整,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更新。在总体上,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突出生物学的独特的实验技术,如生物显微镜的基本操作、生物形态结构的观察等,从学生的特点、学校的条件以及本地区实际出发,在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采用常见、常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材料。另外,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发展,将有关实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安排在同一次实验课上或前后连接,既节约了课时,又增强了实验的综合性,也有助于学生判断、分析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创新实验课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精讲示范多指导
  我们提倡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在每次实验结束时我们提出下一次实验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与思考,并要求他们把自己当作实验设计者,设计实验的技术路线。在每次实验开始时,我们请学生讲述自己设计的方案,并上讲台演示。然后由老师讲明该实验的技术要点、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讲解中我们采用自制的投影、幻灯、显微电视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使讲解生动直观,并尽量缩短讲授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
  2.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生物学实验的特点是准备工作很多,每次实验前均有大量的材料准备、仪器物品准备、洗涮等工作,这些工作让学生自己准备往往会受到学时的限制,完全由教师完成,学生会因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而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无法独立开展工作。为此我们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实验中间的等待时间及一个实验完成后合理地安排一些实验准备工作,如采集或购买实验材料、准备仪器物品、配制试剂等,为下一次实验做准备,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和教师一起做准备工作,这样可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3.实行分组试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过去的实验课因条件限制,试验基本上由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学生亲自动手、反复练习基本操作的机会不多。现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准备,自己进行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棉花塞的制作,整个实验的具体操作、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均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在实验中主要起到指导作用,注意纠正学生操作的错误,并且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如在“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我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科书,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审阅后实施,实验材料、培养基等由学生自己准备,分离纯化、培养、检验、鉴定均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靠挂图。由于一些生物以及生物的内部构造个体微小,非肉眼所见,因此,学生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等没有明确的感性认识,实验观察难以确定对象。为此,我们通过显微录像,将微生物的各种个体形态、结构以及生长繁殖的各个阶段拍成录像,实验时边放录像边讲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了,又节省了时间。另外,还可把学生制作的较好的标本片利用显微摄影直接传送到电视屏幕上,让全班同学观看,便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实验的成败原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快又牢固,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一些危险性大的或限于其他客观条件不能开展的实验我们做成多媒体课件或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收到良好效果。
  5.利用开放实验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生物实验室是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场所,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或参与教师的生物科研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多种多样,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建议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开展“酸奶的制作”、“甜酒和馒头的制作”、“食用菌栽培”、“生物观赏标本制作”等多种实验,从材料的准备到实验结束的全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每个学生都品尝了自己实验的成果。由于这些实验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能引起兴趣,很受学生的欢迎。
  “参观”作为生物实验课教学的补充形式,对学生学习的意义较大,在学习课程以后,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教学基地、啤酒厂、酿造厂、食品厂、污水处理中心以及动物园、植物园、生物科技馆等,请专家和技术员现场介绍,将他们带入一个崭新的环境自发产生一种学习的热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吸收部分对生物感兴趣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发挥创造性才能,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提高了科研能力。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使生物课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的求实精神,也为学生将来能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作为和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