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心理和谐

作者:刘 佳




  音乐教学中的钢琴教学,由于钢琴的特殊性,其教学形式难以多样化,除了音乐会欣赏等形式外,更多拘泥于琴房这个狭小的“方寸”之地,课堂教学成为钢琴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促进钢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和谐,是钢琴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一、课前保持良好心境,坚定成功信念
  
  心境是一种平和而持久的情感体验,它较长时间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言行和情绪,使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染上一定的情感色彩。古人云“忧者见之忧,喜者见之喜”,正是对心境的形象描述。良好的心境是一个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它是钢琴课堂教学成功的铺垫,可使人愉悦、平和、振奋,对课堂充满自信与希望。甚至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也具有了迎接挑战的勇气。因此,教师良好心境的保持,有助于理想课堂秩序的建立和课堂功能的发挥。
  教师良好的心境来自于其漫长的心理磨练和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来自于他对自身价值的最高认可和思想境界的最高体现。钢琴教师的不良情绪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它可以使教师悲观、烦躁、焦虑、“火气旺”,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极大地妨碍着正常课堂教学的进行,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整体形象,所以教师应具备善于控制情绪、平和心情的能力,尽力延长心境的持久平稳并达到无意识的流露和表现,在心绪烦乱的情况下,尽快做出调整,恢复平稳和谐。教师和谐心境的保持依赖于教师的基本素质。
  1.人格的完整
  成功的钢琴课堂教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功不可没。它大致由两方面组成。
  形象方面:教师形象是教师自身内涵和外部形象的综合体。教师清新、自然、清爽的外部形象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身为艺术教师,也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着装大方、端庄、饰物要少、忌化浓妆,表情自然。不使学生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其艳丽、夸张的外表上。而教师的内涵是丰润整个教师形象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丰富深刻的艺术修养,那教师的形象只能是干瘪的、平面的、不生动的,而内涵的积累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需水滴石穿,不急不馁,达到极致时,不经意间会有一种自然的流露,之谓水满自溢。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和砥砺得来的自信、自然、自重、自强的形象,使学生敬畏、仰慕进而想亲近,消除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完美生动的教师形象,使教师平添一种知性的独特之美。
  个性方面:人的个性犹如人的容貌,千人千面,而不同的个性则会和不同的职业相匹配,彼此间呈正相关。如气质类型为多血质者,因其具有的活泼好动、开朗敏感、情感外露,情绪稳定性差而易从事推销员等外联工作,粘液质者则因其沉稳内敛、执著呆板的个性而易从事办公室文员等内勤工作。我们不能说哪种性格、哪种气质更适合钢琴教师,但他的个性必须是健康的、向上的,遇到教学难题必然是兴奋的,从而能调动身心能量来积极应对,是一种张扬与含蓄结合,沉静与活跃交融,理性与感性并存,既可“动如脱兔”,也可“静如处子”的完美特质。
  2.能力的全面
  高素质的学生来源于高素质的教师,所谓“名师出高徒”既是对此最好的诠释。钢琴教师能否讲好课,来自于其对知识的占有,既有相当水准的本学科艺术修养和知识储藏,还有对钢琴教学理论最新讯息的及时了解和把握。教师的钢琴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功底,教师的文学艺术修养,包括美学、戏剧、建筑、美术、雕塑、电影、舞蹈、书法、曲艺、诗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也至关重要。当然,教师的教学风格对音乐课堂教学能否体现教学的人文性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3.德行的高尚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治学精神、工作作风、道德品质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身体力行的效果在课堂教学的耳濡目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苦口婆心的说教。除了身教外,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的言教,在言教中,忌多话、空话、大话、怪话,多说正话、好话、激励的话。钢琴教师的言行,鉴于钢琴教学“一对一”的授课特点。师生的交流更直接,影响力和感染力更强。
  钢琴教师的人格、能力、德行的全面与否和水平高低关系着教师教学自信心的建立,教学乐观态度的形成,有了这些储备,教师的课堂教学会更加从容,课堂良性互动必然形成。
  
  二、课中平衡恶性情绪,激发良性情感
  
  饱满的热情是钢琴课堂教学成功的内驱力,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理素质。积极的情绪可使人兴奋、灵感闪现、教学机智得到提高,心智模式得到优化。从而为更好地完成钢琴课堂教学、克服教学困难、解决教学难题做好各种心理准备。教师在饱满热情的支撑下练就的灵活、敏捷的捕捉和反应课堂教学信息的能力,可使其对信息刺激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身心能量旋即激活,并借助快速有效的情绪调解,做出最佳的应急反应。心智模式的优化可使人遇难不慌、遇变不惊、遇烦不乱,沉着镇定地处理问题。然而,钢琴教学中教师恶性情绪和消极情感的出现在所难免,包括突发的、激烈的情绪反应和渐变的、持久的情感状态。这样,教师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理智缺失、意识狭隘、自我控制弱化等相应的行为表现。毫无疑问,这种情况的出现可阻碍教学正常活动的进行,甚至会带来后续性的“灾难性破坏”,如教师恐教、学生恐学的心理“恐惧症”的出现,表现为以教学楼、琴房抑或钢琴为载体的心理和行为逃避。那么,教师如何使钢琴课堂教学中的恶性情绪得到抑制,身心得到调节呢?
  1.创设宽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组成既有钢琴教学课堂的物质环境,也有师生间靠感情和音乐作品等维系的无形氛围。有资料显示,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人自主探索、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是具有最高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因为愉悦的环境使人产生好心境,从而带来灵感。钢琴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其音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情感去经营。其教育方式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乐曲的内容,展开无拘无束的思维、想象和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充分自由的积极参与达到了至高点,这种场面只有在师生轻松自由的心境下才能得以表现。兴趣的培养也显得更为重要。虽然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指法练习产生厌烦情绪,随后对音乐也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只是手指的机械运动而已。所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心理学与教育学。
  2.强调教师的自我调适。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对于教师心理和谐的营造是积极的、主动的,更是及时的。教师应经常自我反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合理界定课堂教学的期望值。教师只有了解自己和教学对象的优缺点、长短处,才能消除迷茫,抑制恶性情绪的产生。而这种调适在课堂有限时间里能迅速见效的有以下三种:一是听觉平衡。意即心语提示,当恶性情绪出现时,可从内心里对自己说“冷静,再冷静”、“理智点”等,也可无语片刻,稍作停顿,稳定情绪,略作调整。二是视觉平衡。转移视线,使情绪从恼怒、生气中抽离,或看看窗外的绿色,或远眺悠然的风景,或极目碧蓝的天空,逐渐使恶性情绪得到逐步消退。三是触觉平衡。消极情绪到来时,可通过咬紧嘴唇,不断眨眼、仰脖、闭眼等动作来进行情绪缓解,使新的刺激在大脑中形成新的兴奋点,从而通过神经系统的负诱导达到自控的目的。
  
  三、课下培养坚定意志,增强心理弹性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过程,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弹性则是基于教师个体认知、情绪情感、神经类型等特质基础之上的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适度的适应性反应。心理弹性限度的大小是评价一个人心理素质强弱程度的标准。
  那么,我们培养坚定意志,建立心理弹性有哪些渠道呢?一是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地对职业教师个体的心理过程(知、情、意)和个性心理特征施以影响,发展职业所必需的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使其学会调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从而促进心理和谐,为完成复杂、艰巨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心理训练通过“先行后知”的训练理念,可使教师在行为训练中得到感悟,发挥着平和心境、升华思想、坚定意志、消除身心疲劳等的功效。现今的心理训练除了基本的记忆力、观察力训练等外,国内外流行的“拓展训练”不失为心理训练的好方法。二是加强情感交流,建立心理相容。情感是人的一种态度体验,常常与“需要”相联系,而师生间也有着彼此的情感需求,如学生的努力是否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奖赏,老师的劳动是否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师生间的爱是否进行着传递和互动。心理相容直接的结果就是行为悦纳,心理学释放的能量既是如此。师生间情感培养有以下方式:语言交流,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条激励的短信,一段简短的评语;行为交流,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束鼓励的目光,一次有力的握手,都可以把师生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挥洒在课堂上。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