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论《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作者:冯晓琦




  一、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
  
  《音乐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划分为五个小目标: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音乐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划分为五个小目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音乐课程标准》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划分为四个小目标: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而制定的学生应达到而且能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因此,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科学、规范、明确,并且能直接指导教学的活动。它的制定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测评的,而不是笼统、抽象、模棱两可的;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可操作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缺少情感与活力的;行为程度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最低底线,而不是个别尖子生才能达到的最高标准。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每一个音乐教师授课前的自主行为,不要过于追求统一、千篇一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就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形不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就谈不上创新与发展。
  
  二、音乐教学内容的分析
  
  1.音乐教学内容必须坚持的原则
  《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标准普遍提出了知识、能力与情感三维目标,我国音乐课程标准又将这三维目标重新调整,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第一位,知识与技能排在第三位,突出了音乐课程的学科特点。二是以音乐文化为主线。首先以单元结构代替课时结构。《音乐课程标准》教材用人文主题的单元结构重新整合音乐教学内容,突出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以文化主体携带技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获取信息;其次以人文结构代替知识结构。音乐课程提倡从大文化角度出发,把音乐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相关学科以及多元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人文结构代替知识结构,将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
  2.音乐教学内容的安排
  如何把教学内容安排得丰富、有序、生动、合理,既体现音乐课程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是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以规范的文本固定下来,把音乐作品、音乐知识、创造活动根据教材的呈现规律分类组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时安排、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重新对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分配与调整。这是新课程教材安排的基本理念。有效的方法是将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的内容根据需要重新整合,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以单元结构人文主题呈现的教学内容给教师的教学留有充分的拓展空间,应做到“下有底,上无顶”。通过拓展,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体验多样的音乐情感,了解音乐作品的形成过程与旋律发展手法和音乐表现手段。
  
  三、音乐教学过程的安排
  
  音乐教学过程特指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总称。《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是为强调过程而采用的隐形的、简略的、开放的过程范式。它呼唤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教育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身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学生接受能力、整体水平与基本素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及教室的设备、技术手段与教学环境等,重新构建适应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的音乐教学过程。其过程安排主要是结构的安排。一是横向结构。以音乐教学的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来划分。感受与鉴赏:听觉感知、音乐想象、音乐要素、情绪情感、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表现: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识读乐谱等。创造:探索音响、制作简单乐器、模拟音响、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生活、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影视、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二是纵向结构。在起始阶段: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入新课等。在展开阶段:创设情境、唤起注意、探究发现、参与活动等。在生成阶段:激发情感、互动交流、创造表现、感受体验、联想拓展、建构生成等。在结束阶段:情感交流、迁移创造、教学反馈等。
  
  四、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选择那些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有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和语言性音乐教学法。要使《音乐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及实践意义,必须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习形态和学习效果,再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才更有意义。一是学生在什么样的学习形态下最具有学习效果:当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时;当学生被教学情境感染时;当教学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现时;当教学内容与人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时;当教学内容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时;当学生遇到表现机会时;当学生遇到智慧挑战时;当学生遇到创新活动时;当学生发现知识技能的真正用途时;当学生发现教师是他们的大朋友时;当学生自由自主地参与探索时;当学生发现教师的问题真正有价值时;当学生受到表扬和来自同学的掌声鼓励时;当学生被大家信任并委以重任时;当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时;当学生被激励着向更高境界攀登时;当学生能够学用结合时;当学生把教师当作崇拜偶像时;当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时。二是针对上面的分析,采取与之相适宜的音乐课程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必须从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掌握自己学习的主动权;教,必须关注过程与效果,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学方式必须为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是制定教学方式的基础;教学活动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音乐活动中学有所获;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时刻关注学生成长环境与周边世界中的音乐;教育手段必须以鼓励为主,放大学生的优点就能发现“人人是天才”;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让教学适应不同个体的学生才能使学生不断发展;师生关系必须平等融洽,心态平和的“接受”并“拥抱”每一位学生,才能使情感获得交流;教师职责必须是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学“裁判”和教学“法官”的使命已成为过去;教学中心必须是学生,学生审美能力与情感发展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教学设备与艺术环境必须逐渐完善,美的使者——音乐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扉;教学设计必须出新,没有个性化的艺术教学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只有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才能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必须注重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首要目标。
  
  五、音乐教学评价
  
  音乐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达标度。因此,它的内容、方式应以教学目标为准,各项学习评定和分数、进步程度、评语等,要反映学生达标的程度。同时,以教学目标为标准,也要重视教学前的评价和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二是以科学、公正、准确为标准。各项评定、测验,要求测量准确、评价公正。因此评价和测验的体系必须科学化。主要体现在:效度高、信度高、鉴别度高、难度适当。三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准则。教学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四是以综合评价为主要方法。教学评价,光靠测验分数是很不全面的,它只是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标志,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因此教学评价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对教师音乐教学评价,对音乐课时计划的评价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意采取多元评定的方式,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力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推动音乐教学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中国音乐教育,2002(4).
  [2] 朱裔文.让音乐课程“动”起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 尹爱青.对《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的冷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02(2).
  [4] 郁正民.音乐课程标准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艺术研究,2004(1).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