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生态式艺术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

作者:魏 娟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继灌输式艺术教育、园丁式艺术教育之后的一种新型艺术教育模式。生态式艺术教育意在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不同学科之间生态组合,通过经典作品与学生之间、作品体现的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互生和互补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把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作为素质标准。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调查表明,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音乐,但绝大多数都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把中小学音乐课当成了音乐专业课来上,给学生讲授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缺乏兴趣的激发和引导。正是看到了这种现象,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音乐课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审美体验价值,要走出中小学音乐课堂“专业化”的怪圈,还给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与兴趣。
  其一,正确把握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应当认识到,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的目标存在明显差异,中小学开设音乐这门艺术课程,主要目标并不是要培养音乐艺术专门人才,我们面对的是普通中小学校的普通中小学生,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其能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来体验生活的美妙、感受人生的快乐,使其在情感、性格、兴趣、审美等方面产生良好影响,为今后的学习与提高奠定基础。
  其二,传承与发展相结合,推进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教育既有传承的任务,又有促进发展的任务。在以传承为目的的音乐教材中,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忽略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寻求发展的一面,过多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而忽略了让学生发展或创造知识的探索过程。由于受音乐教材内容、课时和教材相对稳定的周期性滞后等特点的制约,紧随时代发展的大量新知识被排斥在外,因此,要推进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多创造一些让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多提供一些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内容,多设计一些学生参与体验的素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学生需要和教学实际,开设如课中欣赏、情境表演、DV音乐短剧拍摄等音乐活动课程,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求知环境,为孩子们提供宽松的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环境与舞台。
  其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进行知识的单向传递,缺乏参与性与自主性,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思考与判断,压抑了其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面对素质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在“动”起来、“舞”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创新的体验,才可能产生创新的欲望,才可能有所创新。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平等探讨问题,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宽松的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这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新品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综合知识,保证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的专业性、艺术性和生动性共存。二是构建生态式教学模式,变灌输型为参与体验型。其含义是构建和谐共建的教学生态环境,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意境,在教育者的适时而正确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步形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这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得到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教师不再是学生的支配者,而是学生探究音乐的引导者、提升者、导演者,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采用生态式教育模式的具体尝试
  
  1.在构建生态式课堂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素质。教师在构建生态式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设计者和引导者,他的综合素质决定生态式环境搭建能否成功。一方面,教师应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与学生相处,不仅能给教师本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特有的幸福感,还能使学生受益,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快乐投入音乐学习的愿望,为构建生态式课堂创设一种平和、和谐的氛围。
  其次,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保证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大量信息传递的需要,这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及同伴间的和谐积极交往,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音乐创造需要良好的知识、情绪环境;而由音乐带给人们良好愉悦的心境,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2.努力构建音乐课堂的生态环境。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师生互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努力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宽松的多向交流氛围,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不怕失败,能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地探索与思考。教师将情感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举手投足都要有亲和力,要用自己的面部表情、目光投视作为情感沟通的媒介,送给一时不能回答或答错问题的学生以信任、鼓励的目光,送给不敢发言的学生以关心、期待的目光,送给正确回答问题并有创意的学生以佩服、赞许的目光等,以此给学生亲切、温暖感,促使他们愿学、乐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要特别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运用。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快乐、和谐、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新思路和新思想的交谈。在生态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创造各种机会,使师生双方能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对方意见。在对话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双向交流地位,教育者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让自己和被教育者都处于一种无知状态,通过敞开心扉的交谈暴露自己的想法,有一种去经历一场全新的体验的感觉。在贯彻对话教学法中要特别注意:要打开封闭式思路,使儿童感到新鲜、惊奇、激动、振奋,产生努力探索的愿望,并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思想。对话不是为了掌握死板的知识,而是使学生知道事物是以什么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等,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展现并持续焕发活力,形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自我发现式学习法。
  
  三、生态式艺术教学模式的效果
  
  1.创建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教学能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师生间不再是以往你说我听的被动式关系,而是在对话等互动式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互补互生的生态关系。
  2.创造了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气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中,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兴趣的趋向性特征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和创作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潜力在不断相互作用中生发出来,得到个体的全面发展。
  3.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小组共同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生态式教育使师生、生生间建立了一种互补互生的生态系统,在课堂探索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参与不仅反映在行为上,而且还反映在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上。学生在协作攻关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通过老师的引导及实践,学生在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宣传鼓励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4.学生在生态式教学环境中,能够自己主动地发现新问题,充分体现了生态式教育的可持续性。生态式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要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生态式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以音乐为手段,使学生能在其中主动地合作探究学习,正确有效地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5.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其角色和教学行为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1)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弱化某一专项技能的传授。(2)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对教材不拘束、不局限,而是将更多的机会留给自己和学生,以生态教育为主题,构建新的课程。有了这种课程意识,教师都能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去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社会的回归。(3)摒弃以教为中心,先教后学的方式,而是大胆尝试让学生自我发现,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生的学上。以“对话”为主要教学方法,注重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的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生态式的课堂中,教师不再像以往一样唱独角戏,与学生间及生生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