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浅议实现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作者:邱芸娟 赖建敏




  一、体育课堂教材内容的优化
  
  首先,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课堂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学中,必须把握教材实质。教材的实质,也就是教材中能够揭示主旨的核心部分。只有抓住核心,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是通过“球体运动”来阐明常用滚动和滚翻的原理,并以此促进滚动技术形成的方法,教师应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这一本质上去。实践证明,只有把握教材的实质,把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教给学生,而不是给学生一些片面的知识,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取得最佳效果。
  其次,强化教材的技术要点。教材的技术要点是掌握教材的关键,强化要点就是对该技术要点进行多角度的讲解和多手段的练习。教材技术要点的强化为教师认识教材、把握教材、实施教材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教材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条件,更为学生认识教材、掌握教材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再次,注重教材的德育功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结合体育课特点,有利于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如教学比赛和考核评价,教育学生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要凭实力取胜,不能投机取巧违反规则,一定要做到公正诚实。通过队列队形练习,来加强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当学生对某项目出现恐惧心理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树立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教材出现枯燥的耐力项目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自觉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教学中,经常应用道德激励方法来激励学生,因为激励的出发点是学生的正当需要,所以道德激励应随着学生行为过程的发展,不断认识和调控出现的新情况,增强道德主体的意志和信心。总之,只有结合教材去进行具体化、形象化且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才能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二、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
  
  首先,教师的教学思想要真正建立起积极的教学心理气氛,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作指导,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课堂心理气氛优化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情绪,考虑到一堂课的整体气氛和整体效果,创造出生动活泼、热烈宽松的教学心理气氛。
  其次,教师的教学情绪。教师的良好教学情绪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学中应常从情感维度上处理教材,以此来呈现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在不改变教学目标和动作结构的情况下,恰当灵活地处理教材,并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情绪与教学内容、课堂情境、教学行为相匹配,进而让学生从主观上感到满足需要(如降低动作难度等)。从而达到有效调节教师教学情绪、教学行为、学生学习心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尽可能使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诱因,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该策略是通过让学生满足需要(认知需要和情感需要)来引发学习心理,因而也同时会引发学生的愉悦情绪,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起到有效的促学作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并在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予以适当调节,使教学情绪与课堂教学行为相协调,并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应用情绪调节策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临场运动情绪,学会掌握课堂指挥艺术,以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恰当的组织教学等,可对整个课堂的学生情绪进行有效调节。如教师要在观察学生的思维、情绪、行为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内容、进度、场地器材的情况等,恰当地进行示范和讲解,组织或调整练习的方式方法,变换场地器材的布置,适时展开提问、讨论、游戏、比赛等教学活动,并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手段调节气氛,活跃学生的情绪。
  
  三、讲解示范的优化
  
  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示范一定要讲求时间效率,何时讲解、何时示范,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学实践使我了解到,讲解时一定要把握时间,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讲,切勿时间过长。示范要把握时机,一般在教学时,开始做一个完整的教学示范,然后把本次要学的内容分阶段进行示范,一点一点边示范边讲解,学生模仿练习二至三遍,然后组织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教师到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学练情况,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当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多数学生需要解决的时,可再集中学生做一个突出的完整的示范,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实践表明,一次性或完全分散示范都不利于技能的学习,分阶段进行示范对技能学习更有利。视觉示范与听觉示范相结合,更有利于技能的学习,尤其对于那些节奏性较强的技能项目。
  其次,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感知规律,发挥同伴的示范作用,更有利于技能的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感知规律,突出重点观察的对象,把新的、难的或学生不容易观察清楚的动作环节和成分,从整套或完整的动作中突出出来,以便于学生更好、更快、更准确地形成动作表象。同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动作技能做得正确的同学,强化榜样,因为在学习或练习时同伴的示范使初学者更容易学习。尤其当练习者和示范者都同为初学者时,操作水平的进步更优于观察熟练者的示范。观察同伴示范的好处在于,观察者不会盲目模仿示范者的技能操作,而是更多地使用了自身的问题解决过程。
  再次,结合“试误”强化印象。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长期探索性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反复尝试错误的过程。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尝试错误”,潜意识中正、误形成鲜明反差,加深对正确知识、技术的印象和感知。培养学生对错误动作的发现和分析改正的能力,从而促进反证思维的发展。比如学生做排球垫球动作,用夹紧的双臂内侧垫球和用不夹紧的双臂只用拳头去垫球,显然会有不同效果。这时可让学生自己尝试哪种方法能使球垫得稳,正误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就会得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管理的优化
  
  首先,教师和学生因素。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的教学状态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体育骨干,使学生骨干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当好教师的助手,以便在教与学之间起到互相沟通的桥梁作用。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应合理地运用、科学地调整,要根据人体自然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将脑力消耗与体力消耗有机结合,保持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
  其次,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因素。以学生为主体,即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仅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能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我们应从二者的辩证统一角度去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学生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再次,教材教法因素。教学内容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难度和深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实际状况。应备齐多种必要的器材,课堂内外的环境条件要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在把握好讲解与示范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客观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减少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对待同一教材所采用的众多不同方法、手段和措施,应以符合教学具体需要为准则。总之,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因素只要能有机地结合,就能体现高质量的课堂组织管理,而高质量的课堂管理是一堂优质课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胡深.素质论.北京:华艺出版社,2000.
  [3] 新世纪体育科学学科展望.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 季浏.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