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零适应期”中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初探

作者:魏晓红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理论依据
  
  “‘零适应期’中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研究”(简称“‘零适应期’课题研究”)主要解决刚刚参加工作的英语教师(简称“新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基本功弱、课堂教学能力差、不能尽快适应现代中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如语音语调不准确,口语表达不流畅、不严谨,板书不标准,不会制作教学课件,找不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不合理,语言知识讲解不清楚,教学效果较差,所授课程不受学生喜爱等等。课题组将查找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零适应期’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理论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先驱Kurt Lewin认为行动研究是许多回圈(研究-行动)所形成的反省性螺旋,每一个回圈都包含计划、行动、观察和省思等步骤所组成,每一个回圈会导致另一个回圈的进行,建构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历程。教育行动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工作领域内问题的”教育研究.(陈惠邦,1998),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国内外著名专家,如英国的David Nunan和Freeman,澳大利亚的Stephen Kemmis,中国台北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的吴明清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王蔷等教授,在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的课程中,通过行动研究课程培养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和教育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也一定能成为合格的研究者。近十年来,许多外语教师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和评价效果,改进教学实践,从而使教学过程、反思意识、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和共同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手段
  
  1. 研究方法
  根据“‘零适应期’中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的特点,我们选用了以“定性研究”为主和“定量研究”中的“统计法(statistical method)”为辅的研究方法。具体说来,本课题采用“产生假设的研究”(hypothesis-generating research)和“检验假设的研究”(hypothesis-testing research)相结合的方法,即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的方法。“在科研中,经常需要交替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在演绎逻辑阶段,我们推断出观察,也就是可以预示会出现什么情况,在归纳逻辑阶段,我们又根据观察进行推断(产生假设或理论)。”为此,课题组从观察新英语教师的工作状况为切入口,设想影响新英语教师不能尽快适应中学英语教学和管理的诸多因素,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奠定基础。
  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4年以来邯郸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这几届学生主要来自河北省南部地市,如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同时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湖北、河南、黑龙江等省份。他们入学总分偏低,多数学生的英语成绩在70-90之间。总之,学生来源复杂,专业素质较低。
  3.操作定义
  (1)“‘零适应期’中学英语教师”
  “‘零适应期’中学英语教师”旨在从事英语教师教育的新教师通过对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语言技能、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在职培训,不需要较长的磨合期,就基本具备了一名合格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和职业素质,充满自信地走上中学讲台,成为能胜任中学英语教学的教师。
  (2)“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指研究者调查之前没有带着什么框框;研究者可以作为局外人观察要研究的现象;研究者也可以参与到所调查活动中;在一般性的调查之后,可以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case study),使研究者贴近自己的被调查人,贴近数据,做到“站在活动者本人的角度去了解人类行为”;所采取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归纳法,最后的成果多是描述性的或在描述过程中解释一定的规律(即提出假设或理论)。
  (3)归纳法与演绎法
  Seligey和Shohamy(1989:311)用下表总结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不同。
  4.研究设计与实施程序
  “‘零适应期’研究”课题组采取开放性态度,开题后分别深入到邯郸市、县主要中学,对邯郸学院2004年以来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找出他们在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想影响新教师不能尽快适应中学英语教学和管理的诸多因素。以此为突破口,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设想因素”进行调查、印证和分析,并通过召开中学生座谈会、中学教师座谈会、请专家指导等方式,确定影响新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真实因素,查找在职教师培训在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有效地制定“零适应期”中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观察、分析新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表现,课题组对“‘零适应期’中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再反思,最终写出“‘零适应期’中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零适应期’中学英语教师‘三优’培养模式”(简称“‘三优’培养模式”)是“‘零适应期’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三优’培养模式”=优质讲座+优质课堂+优质活动。“‘三优’培养模式”由三个要点和多个元素构成,交叉组合,形成“优质讲座+优质课堂+优质活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框架。
  在教师培训中,通过优质的系列讲座,开展师德教育、理想教育、创新教育、心理教育、专业教育,了解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其目的是新教师不仅能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
  在培训中,通过优质课堂,强化教育类课程,本着“浓缩”和“重构”原则,拓宽基础课程,调整学科专业课程,做到少而精,强化基础,重在思维训练,削减难度,突出特色。课程设置除了开设“英语听说”、“中西方文化”、“测试学”、“英语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新课程标准”、“现代教育理论”等课程,还增加了“中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三门实践课程,旨在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他们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培养健康情感,提高文化修养,真正全面提高素质。
  优质课外活动即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学,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话剧团,英语合唱团,英语模拟课堂,英语说课。同时,举办多种职业技能大赛,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英语精品课评选,优秀课件制作评比等活动。新教师们可以在这些融“知识、技能、兴趣、情操、创新、竞争”为一体的课外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风采,对其英语教学能力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零适应期’课题研究”解决了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即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缩短了基础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距离,即它成为当今教师教育的延伸,解决了新形势下新教师不能尽快适应中学英语教学的问题。“‘零适应期’课题研究”促进了评价体系完善,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将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项目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零适应期’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了教师行动研究的特色,课题组人员既是课题的设计者,又是课题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课题的实施者和评价者;为评价新教师的英语教学提供了较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使基础教育英语人才的培养更加科学、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德瑞.发展性教学行动研究.www.baidu.com.
  [2]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Donald Freeman and Jack C.Richar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2.
  [4] Fraida Dubin and Elite Olshtain.Course Desig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2.
  [5] Jack C.Richards.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2.
  [6] Paul Davies with Eric Pearse.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2.
  [7] 包育彬.中学英语教学策略与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布恩思.课堂教学决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