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基于系统基模的新课程实验教学与评估体系探究

作者:殷志坚




  当前,我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都在经历着空前的冲击。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的实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由于现在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较大,实验室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何评价投入的效益,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成为目前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实验室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实验室的投入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促进学校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系统基模理论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构建了以实验室综合效能、实验教学效果和综合管理等评估指标体系,促进实验教学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评估方法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当然这并不是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好的教师就像是足球比赛中的裁判,裁判的作用是使比赛顺利进行下去。比如犯规了,就得响哨。如果裁判成为一场比赛的明星,或者成为场上的焦点人物,我们可以断定,那场比赛的裁判肯定有问题了。同样,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应当始终是一个帮助者,在学习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或是思维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或是出现技能性的问题的时候,及时给学生以指导,把他们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在整个实验教学的评估中,采用复杂系统和系统复杂性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系统的发展规律及动因,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适应与调控。作为国际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五大学派之一的System Dynamics,SD是研究复杂系统和系统复杂性的利器,系统基模从复杂系统的微观结构入手建模,构造系统的基本反馈结构,进而模拟与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
  系统基模揭示了在管理复杂现象背后的单纯之美,当我们学会辨识更多的基模,在面对困难的挑战时,就可看出更多隐藏的杠杆解,并能更有系统地将其说明给别人了解。系统基模反映的管理问题一再重复地发生,这会使得我们重新调整我们的认知,以使我们更能看出结构的运作和看到结构中的杠杆点。
  二、指标体系的系统结构
  《学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体制与体系、教学实验内容、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与学风、实验教学管理等八大指标。这些指标既具有相互独立性,又相互联系,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系统中某一变数的小幅扰动,就会透过整个系统的加乘作用而越演越烈。因此,通过对系统思考的学习和作用,把评估指标这一复杂问题背后的结构性原因找出来,并通过改变结构,进而改进行为变化形态,就是一件非常重要和深具创造性的工作。
  1.指标体系结构环路的建立
  我们将《指标体系》中的各个一级指标整合成5个实验教学质量评估要素,分别为:实验体系与内容的科学化、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教学实施与管理水平、质量与特色、声誉与竞争力。其中“实验体系与内容的科学性”对应《指标体系》中“体制与体系”、“教学实验内容”两个指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反映《指标体系》中“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条件与环境”两个指标的好坏;“教学实施与管理水平”则对应《指标体系》中“实验教学管理”与“实验教学改革”;《指标体系》中“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特色”和“教风学风”三项则整和为“质量与特色”、“声誉与竞争力”。
  经过对其系统的分析把它们一起构成一个增强环路结构,如图1所示。
  
  环路描述如下:实验评估指标的5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环路由教学体系与内容开始,根据办学思想与课程教学的需求,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和完善的教学体系,所制定的实验教学建设目标正确,实验经费投入越多,才能建设好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与利用才会得到正确的配置和发挥,实验教学实施与管理也必定是高效率运转,经过一段时间的办学过程,教学的质量才能保持稳定,并逐步形成特色。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学体系和内容的建立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定位,一旦它有偏差,其他4个部分必定跟随,当然即使指导思想正确,但其他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在环路中产生连锁反应,不断增强。
  2.各二级指标的系统基模
  指标体系每个一级指标作为系统的一个局部,由若干二级指标组成系统,下面以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系统基模的分析,以求得出更清晰的杠杆解。
  (1)教学体系与内容结构环路
  “教学体系与内容”指标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这是一个调节环路,它表明各个学校在确定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这一办学思路时就应该贯彻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在学生培养模式、服务面向的定位,及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上都应考虑到产学研结合的落实,这是学校实验教学的办学特色所在。定位与办学思路对头,学校办学才能有优秀质量和鲜明的特色,其成效对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有积极影响。
  
  (2)师资队伍建设结构环路
  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结构见图3,它由两个调节环路构成。左边调节环路表明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会决定师资质量的高低,师资质量的水平会导致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的力度发生变化。师资质量高,那么力度就可以小一些,质量低,力度就要加大。右边调节环路显示,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受到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力度的影响。如果师资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没有做好,就会直接降低整个师资队伍结构的水平。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师资建设的发展,经常性地进行师资培训,重视实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制定出对教师进行的试讲和实践能力的测试,提高他们对学生的讲解与示范水平,并充分提高他们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3)学分问题的基模分析
  学风问题是目前教学当中每一位教育者面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虽然学风问题并没有直接体现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但却直接影响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出勤率、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评估指标,图4基模较好地分析了学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中,有一个隐藏的价值导向,即“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比学习更重要”,这与学校培养人才的价值导向相矛盾,却为相当数量的学生所认同,部分教师也持有这种的观点,成为一个限制改善学风成效的因素,这一观念的形成,基于“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工作后只有25%有用”等诸如此类在学校代代相传的经验。这反映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及素质训练内容没有适应社会生产的要求,因此我们解决学风问题只有在教学工作上多下功夫,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了有用,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研究表明,只有不断地进行反馈,学生不良的操作行为才能得到纠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操作过程与实验数据的处理通常得不到及时反馈,正是由于对学生的操作过程缺乏有效的反馈,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显得随便,正是因为对学生的操作过程缺乏有效的反馈,学生常常觉察不到自己操作上存在的错误与不规范。所以,我们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分析实验质量指标问题,这个方法能化繁为简地整合问题细节,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清事情动态发展背后的简单结构,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将这个方法运用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去,将有助我们立足全局,掌握重点,周密、准确有效地做好工作,为进一步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提供充实的前提条件。(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