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论英语的普及性与我国的英语教学

作者:张小兰




  在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同时,产生了英语变异并引发了各国英语教育教学的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个形势,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一背景下我国英语教学应采取的正确对策,搞好我国英语教学。
  
  一、英语普及的背景和原因
  
  英语成为全球化的世界语言,首先是英国国力的增长和对外推行殖民主义的国策,突变了英语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英国以及它所衍生出来的英语文化圈,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长期保持着优势地位,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源和输出源,从而把英语带向了全世界。
  其次,美国国力的膨胀为英语成为世界性的语言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全球互联网业务中90%在美国发起、终接或通过;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站中,有94个在美国境内;互联网管理中所有的重大规则由美国决定;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13个服务器有10个在美国;3000个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70%设在美国。美国经济、政治、科技以及信息产业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使英语在全世界得到了全方位的传播并使其确定了“世界第一语言”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再次,信息和经济的全球化助长了英语的普及。国际互联网通用的语言是英语,其95%以上的信息都是用英语提供的。国际互联网是当今传播英语的最强大的媒介。信息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成了航空、金融、科技界的主导语言。信息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巩固了英语作为世界第一语言的地位。
  
  二、英语普及带来的影响
  
  由于英语的普及,它给各国语言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各国的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1.英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
  英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其具体表现是:
  (1)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英语当成官方语言或半官方语言。除了在英语作为本族语的国家之外,英语在包括加纳、尼日利亚、印度、新加坡、中国香港在内的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某种特殊地位。在中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埃及和巴西等100多个国家的教育系统中,英语被当成第一外语教授和学习。根据Kachru的研究,三个圈内说英语的人保守点估计应有7到8亿,开放点估计则有20亿。在全球范围内,以英语作为非本族语使用的人与以英语作为本族语使用的人的比率约为4比1。
  (2)英语的使用领域已经扩展。一方面,英语被广泛使用于世界经济、科技、传媒、政治、外交、旅游、教育等各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世界80%以上的科技文献是用英语发表和出版的,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寄送的,90%以上的国际贸易是用英语进行的,90%以上的娱乐产品是用英语制作和传播的,80%的知识和信息是使用英语储存的。另一方面,英语不仅用于本族语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和本族语使用者和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它还被广泛使用于非本族语文化之间的交际。
  2.新英语变体的涌现
  由于新的多元文化生活环境的需要,英语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理解来使用英语,从而使英语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各种新的英语地域变体,表现出特有的价值。同时,人们必须给新的东西、新的关系或新的经验命名,必须表达新的意义、新的文化和新的观点,因此,英语出现了许多新的术语、新的语法特点以及新的表达方法,使得英语得到了充分发展。正如Crystal和Davy(1974)所言:“‘英语’这个名称事实上只是一种简便的称呼,我们不能望文生义地认为它是一种单一的、同质的现象,它是在世界各地和各种不同情景下使用的许多英语变体的集合。”这些“新英语”在语音、词汇和表达习惯等各个层面都有别于盎格鲁—撒克逊英语,体现着各自的文化特征,并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地位。这些新英语变体连同盎格鲁—撒克逊英语一起,构成了全球化潮流中英语纷繁复杂的现状。
  3.跨文化能力成为英语水平核心评价标准
  传统观念认为,盎格鲁—撒克逊英语是全球交往的基本语言工具,处于世界诸多英语变体的中心地位。这种观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语言学家B.Kachru以及他提出的英语三大同轴圈理论。Kachru认为,居于内圈的国家所使用的英语处于中心地位,应成为英语使用和学习的标准;而那些处于外圈和扩展圈中的人们所操的英语则是不准确的。凡是不符合内圈表达习惯的英语都应被摒弃或纠正。但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Kachru所依据的实际情况正在被改变。
  针对Kachru英语三大同轴圈理论在英语作为世界语言这一条件面前的不足,Modiano于2000年前后提出了国际英语向心圆理论。处于内圈的是能有效使用英语进行全球跨文化交际的人;第二圈包括以英语的某种方言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由于口音过重而不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以及各种各样不能有效用于国际交际中的“克里奥”英语变体的使用者;第三圈包括正在学习英语的人。
  
  三、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
  
  我国的英语教学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对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背景下的中国英语教学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形势下如何搞好我国的英语教学呢?
  1.应根据英语的世界性发展对英语教学进行调整
  在英语国际化条件下,用于国际交流的英语在语言形式上应在尽可能简单和有规则的前提下,兼容各种英语变体。为了具有这个特征,英语语言教学可在以下方面进行调整:第一,音位层面。英语要求人们在辨别和发音上区分音素的差别,但不必区分语音差别,因为学习语言的目的主要是理解话语携带的含义而非话语本身。例如,说话的人应该能区分[p]和[b]、[d]和[t],但不必去区分spot中的[p]以及stop中的[p]。当然,如果说话人能从语音层面区分就更好了。另外,houses[hauziz]可以按照规范的发音规则发音为[hausiz]。为适应发音,可以鼓励改变拼写以便记忆,如night可写成nite,throughout写成thru。第二,形态学层面。无论是词素(morpheme)还是词汇的选择,都应该鼓励统一使用规则形式。以可数名词的复数词素为例,希腊或拉丁外来词的复数可以用常见的“-(e)s”形式,如alumnus复数不必用不规则形式alumni,而应用其规则形式alumnuses。可能这种说法似乎很难接受,但在不久的将来,man的复数完全有可能是marns而非men,如同专有名词Sony’S Walkmans中的复数一样;第三,句法层面。反意疑问句可以形成一种固定形式,以Isn’t that right或Is that so结尾;美国英语中的问句形式Do you have?要比英国英语中的Have you?更加规范;还有,情态动词may意思较多,可以尽量限制其用法,避免意义上的模糊。在句子He may go中,may可以换成is permitted to。除此之外,为了方便英语教学,所有英语动词后可统一跟不定式结构,包括let、make等动词。第四,语用学层面。为了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不应受某个国家文化因素的干扰,要尽量避免使用含有特定社会信仰、观念、价值观的英语表达方式。
  2.正确认识英语发展进程中英语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作为语言教育,它不仅能将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语言教育之中,通过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培养多种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能的专门人才,而且还是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载体,通过专业知识传授,使教育对象成为具有较好人文素养的人才。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任何一种教育制度的实施都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为社会发展服务。所以,在全球化趋势加速和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英语教育的目的自然得顺应时代进步的总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学生未来个人发展的需要。根据英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笔者认为,我国的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活动,既要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又要激发学生了解多种文明成果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构建适应全球化环境的多重文化心理和跨文化交流的技能,使之成为学生个人发展和国家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
  3.中国英语教学需要一个标准英语模板
  作为《当代英语语法》编者之一的Greenbaun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便是让学生学会标准英语,这与尊重学生们说自己的英语并不矛盾。那么什么是标准英语呢?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英语为标准?
  克里斯特尔(Crystal)认为标准英语有着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标准英语是英语的一个变体;第二,标准英语的语言特征主要是语法、词汇和正字法(orthography);第三,标准英语是一个国家中地位最高的英语变体;第四,标准英语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机构,如政府、法院和传媒使用的标准语言;第五,听得懂标准英语的人很多,但是说标准英语的人只有少数人,如新闻播音员。
  笔者认为,正如我国的普通话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学、讲汉语的标准模板一样,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有较为一致标准的英语印刷品和出版物的语法、词汇和书写法以及英国公认语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美国的通用语音(General American)应该成为正规语言学习环境中的示范,应该成为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以英语为非母语的国家学习英语时可遵循的规范和标准。(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