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英语学习中“石化现象”的成因探索与分析
作者:赵 冰 邱毅敏
一、中介语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二语习得在近几十年中蓬勃发展。在研究中,很多学者注意到,实际上每个语言学习者在某个阶段所使用的语言既非母语也非第二外语,而是体现自己语言运用的第三种语言,即我们现在常说的“中介语”(inter language)。
中介语(inter language)是语言学家Selinker在《中介语》(1972)一文中提出的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他认为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者在对第二语言学习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各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mother language),也不同于其所学习的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发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也就是说,中介语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它随着学习者学习程度的加深,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使这种语言行为适合于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由错误逐渐向正确方向转化。而学习者的中介语也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直至最终接近或(尽管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达到目的语的水平。
二、中介语的石化
中介语的石化概念是Selinker(1972)首先提出的,“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即: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而且在所有二语习得者中,仅仅有百分之五的人能取得“绝对的成功”,而大多数学习者在达到此目标之前学习水平就已经“石化”(fossilization)了。石化又称“僵化”,或语言的“高原期”(plateau)。
三、英语学习中“石化现象”成因的分析
1.问卷调查
为了研究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石化现象的成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本文作者在学校中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94%以上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不满意,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在很多方面都远未达到自己期望的水平。这些不足方面涵盖了对目标语的语音、语调、词汇、习惯用法、流利程度等各个方面。发现这种石化现象的比例接近100%。
2.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及结果笔者分析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石化受如下因素影响。
(1)学习的目的(motivation)
事实上,二语习得者总是在此阶段而非彼阶段陷入中介语石化的现象是与其个人学习中介语的目的紧密相关的。Pit Corder在1981年提到:当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水平达到了能帮助他完成与本族语使用者交谈的时候,他的提高水平的动力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便是中介语的相对固定状态,即石化。在这种情况下,二语习得者将会一直徘徊在其对中介语使用的需求附近而不求提高。
语言石化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都很大。如果学习者主动改进的意识不强,其语言动态发展的状态就会减缓,或停滞不前。只有当二语习得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有明确和可行的目标,石化现象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2)个人因素(personal features)
在调查中作者发现二语习得者的学习习惯对产生其中介语滞化也有深刻影响。二语习得者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学习机器”,每个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习惯、方式等均有很大不同。也就是说,二语习得者的认知方式及学习态度因人而异。总体来说:二语习得者的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是独立型抑或是依赖型,其学习态度是否具有冒险性或我们说是否具有开拓性等等,均对产生中介语石化有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若认知方式是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t),则二语习得者在中介语习得上能走得更远;而其学习态度具有开拓性也被学者普遍认为有助于走出石化的泥沼。
调查中笔者发现:相比较而言,语言自学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比对教师依赖较强的学习者对语言滞化的感觉要淡漠很多。依赖型的学习者在感知不到外界的明显指导之后很容易感觉语言学习停滞不前或是水平在回退。
(3)语言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
事实上,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在调查中反映:英语课后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语言输入明显不足,导致语言输出受影响。另外,盲目的输入,如自己大声朗读课文等并不能对提高语言能力有帮助。
问卷调查中还有一个关于中国英语教师与外籍教师对学习者语言输入的影响哪方更大的问题。出乎意料的是,近70%的受调查者认为与中国教师进行英语会话更有助于语言学习。有效或是有针对性的语言输入可以解决或是缓解石化现象。而二语习得者在接受了足够的输入之后又有助于其语言的输出,从而走出语言石化的困境。
四、结论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笔者发现在英语学习者中语言石化现象呈现如下特点:
——群体性。语言学习陷入石化几乎是所有学习者共同的问题;
——石化的产生与语言学习的动机和目的紧密相关;
——石化现象受个人因素如:认知方式、性格特征等的影响;
——不可预知性。石化现象的不可预知性表现在学习者不知在语言学习中是否进入了石化阶段;什么时候会陷入语言学习的僵局;石化的面积有多大等等;
——不可消除性。石化现象将伴随语言学习者的整个学习历程,呈波浪状前进。石化是不可消除的,我们只能根据石化的程度和特点把这种现象分为“暂时石化”或是“永久石化”,石化本身并不能完全消除。
中介语石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各种社会因素、个人因素、输入输出情况等综合作用,最终决定了二语习得者的语言水平。本文作者仅就导致石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由于调查样本的选取、调查手段的选用、问卷问题的设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科学性,调查结果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完善,针对这些原因的教学措施的研究在今后也还要继续。
参考文献
[1] 陈慧敏.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讨论.云南大学学报,1999(6).
[2] 戴炜栋.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
[3] Elena De Prada CreoThe Process of Fossilization in Inter language,Paper presented at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AppliedLinguistics
[4] 范烨.关于中介语对话的研究报告.外语界,2002(2).
[5] 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
[6] 潘尔艳.中介语——学习者的语言.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
[7] 王春香.阶段性“语言滞化”的显性特征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干预.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