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简探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周永平




  在历经二十余年的教育改革后,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我国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也同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育新理念正在逐步贯彻到学校体育中去。在新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将继续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相协调。在此纵深背景下,来探讨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凝聚性转变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从“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根本性转变,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将成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潮流。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现在所提出的“健康第一”的健康内涵更为丰富,表现为身、心、群相协调的三维健康观和发展动态的健康观;学校体育要全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把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内容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相联系;为学生健康发挥综合作用;从培养良好体育兴趣与习惯,掌握运动技能与方法,形成体育健康能力的多角度,发挥学校体育功能,为学生健康做贡献。
  “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学生体育终身受益,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现时目标与未来目标相结合,为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基于体育活动和人们的认识规律,终身体育主要培养广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运动技能。
  两种指导思想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向和关注广大学生的生命生存质量,前者指向学生的身体需要,更多地显现操作与方法价值,为人的健康服务,后者突出了学校教育的阶段性,更多地体现了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总之,学校体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参与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二、学校体育课程的全面改革
  
  1.体育课程改革的主旨的多面化
  体育课程改革的焦点将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更加重视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的、身心健全的、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培养体育精英;第二,彻底摆脱传统竞技运动教学模式;第三,以学科为中心,即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转向以人的健康成长和需要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第四,关注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包括价值观、人生观、能力、兴趣和态度等在内的情感体验。
  2.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多变化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新标准的出台与试验,标志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小学阶段为体育课,而初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则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新的课程标准在结构体系上更加规范,正逐步向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靠拢;在内容上,既强化了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又淡化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具体安排,尤其是淡化了竞技体育的传统体系和理念,强调了体育的教育性特征。课程标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对学校体育的纵深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学校体育教学的全方位纵深发展
  
  1.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近几年学校体育理论界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达成了一些共识。第一,协调“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目的观,即在体育教学目标中应将体现社会的需要和体现学生的需要统一起来,并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第二,体育教学目标在结构和层次上应该形成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相结合的完整体系;第三,整体而言,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子目标,但是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不能用学校体育的目标来代替体育教学的目标;第四,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的具体、可操作及便于评价。
  2.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一直是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并涉及到了体育教学方法的各个层面,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
  近几年来,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如何解决使学生“既会又悦”的问题;二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问题;三是方法的创新性问题;四是方法的运用如何体现教育性和人文性;五是评价方法的改革等。与体育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改革动向则是包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在内的教学整体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虽时有偏颇,但亦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形成了一些操作性较强且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如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领会教学式的体育教学模式等。
  3.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问题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另外一个中心和重点。当前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有这样一些特点和趋势:第一,评价对象与主体的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既包括了对体育教师“教”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的评价,更进一步讲,体育教学评价的对象涵盖了一切“教”和“学”的活动。第二,评价内容和范围的扩大。如对学生的评价,就包括了对学生体育态度与习惯、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内容的评价。第三,评价方法与形式的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既包括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阶段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以及多种水平的形成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第四,评价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体育教学评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四、学校体育新理念走向开放与可持续发展
  
  1.打破空间界限,以全球视野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
  当前学校体育的研究不再是封闭的、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学校体育,而是全球性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成功地借鉴了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各国的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与全面发展。
  2.打破校园界限,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联系密切
  一直以来,在理论层面上我们认为学校体育是学校内部的活动。但是,从发展内涵上来讲,学校体育不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部,而是逐渐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加强联系,并在联系中相互借鉴与发展。
  3.摆脱学科的自我封闭,与健康、生存、生活教育、校园文化相融合
  过去,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发展状况。但是,今天学校体育正主动、积极地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相融合,并在融合中进一步发展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
  4.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体育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涉及到各个领域。在学校体育当中,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理论,也主张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校体育的着眼点不再是急功近利的,而是关注其未来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季浏,潘绍伟,谭华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国学校体育,2002(3).
  [3] 曲宗湖,杨文轩,周登嵩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
  [6]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