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论教师的教学个性

作者:王柳行




  二十一世纪是需要个性的时代,社会呼唤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而培养个性化的人才需要个性化的教学。我国教育体制长期以来一直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集体备课,把教师严格限制在一个比较固定而又相对封闭的框架之中,教师没有被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个体受到应有的尊敬。因此,培养教师的教学个性,使之呈现丰富多彩和多元化的局面,是值得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个性教学的内涵
  
  个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系统中形成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以独特的方式有机结合而使个体具有的社会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基本内核,是使一个人与其它人区别开来的特性。
  个性教学就是要培养人的这种独特社会性。因此,个性教学应该是以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人的教学组织结构,它涵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是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变革。其内涵有如下几点:
  第一,教学的目的是发掘个性潜能优势,使每个学生建构完善并实现自我。
  第二,课程具有综合性和选择性,建立课程的选修制度是适应学生主体多样性的需要。
  第三,学习的评价是即时性和诊断性的,教师不把评价视为终结性、结果性的检测手段。
  第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个性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五,教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并提供与每一个学生相适应的有效学习机会。
  个性教学也就是适应性教学、分化教学和全纳性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个性教学要求教学安排适应有个别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建构相应的课程知识以及相应的评价制度等,这就是适应性教学;从教学形式上来说,个性教学强调以异质分组的形式来调整班级内部的个别差异,进行随机分班分组,这又是分化教学;从教学目标来说,个性教学要求教师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水平,支持所有学生的成长,为全体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教学过程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个体成功的过程,则是全纳性教学。
  
  二、教学个性的体现
  
  教学个性是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的授课内容应该自己精心设计和选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要超出教材的范围。教材只应作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或指导性用书,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用教材,要具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既要活用教材又要拓展教材,应该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坚持个性和共性相结合,既不能离开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结构和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方面的因素去剪辑教材,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创造。在授课时可选择部分经典内容给学生介绍。讲授的大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选择,每学期都应该在综合分析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进展的基础上,写出新的教学讲义。教学内容要能及时反映本学科的重大进展和最新成果,同时又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正确引导性,教师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引向本学科发展的前沿。
  2.教师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不应该由学校统一规定,教师有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把其他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不能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粉笔和黑板就认为他的教学手段落后或教学效果不好。各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实际进行选择。应该重视个性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根据班级中各个层面学生的需要,实现多样化的统一。
  3.教师对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师在授课形式上应该有高度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教师要学会跳出模式用模式,要具有活用教学模式的能力,要学会因材施教,在授课形式上可以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对授课内容娓娓而谈,即便是长时间的讲述,学生也是全神贯注;有的教师通过让学生写综述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为了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综述,学生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综合与分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形式。在教学中,一般以一种方法为主导,融合进多种方法,在讲授中有学生的辩论,在自学中有教师的引领和点拨,在探索中有归纳和总结;有阅读,有思考,有活动,有研究,有操作,有总结,形成一种优化组合的教学结构,适合教材,适合学生,适合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促使教学个性呈现丰富多彩和多元化的方法
  
  1.扩大师资来源。通过公开招聘或公开竞争的方式吸纳优秀人才,使教师来源多元化,这是教学个性呈现丰富多彩和多元化的基础与保证。同时要增加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如果师资队伍长期保持不变,那必然会造成“死水一潭”,教师的教学个性也会萎缩和丧失,如果师资队伍保持适当流动,就会出现“活水常流”的勃勃生机,教师的教学个性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发挥。
  2.转变观念。一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因势利导。二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改变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学习现状,确保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把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三是转变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体现注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实行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形式,减少对机械记忆知识内容的考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的检测,以此来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一次性考评的做法。
  3.改变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师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评价,促使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自觉地进行工作方法和努力方向的自我调整。目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具有过强的共性,靠此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必然会影响教师教学个性的充分发挥,甚至会压抑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应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个性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的综合评述,在评价中应该保护教师的教学个性。应该在课堂教师评价中以发现和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为突破口,采取领导、教学督导专家、教师同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师评价活动,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改变集体备课的内容。教学虽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但是没有规定共同的格式,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长去组织教学。集体备课也不是框定授课内容、重点和难点、甚至框定某个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机械刻板的过程。要是那样,教学中就不能体现出各自的教学风格。因为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他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形成的,当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或教学个性形成之后,他就不会随便改变。所有同科同级的教师使用同一个教案,也会让教师在真正的课堂上失去自己的风度或教学性格。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要彻底地改变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以崭新的姿态,通过讨论研究,挖掘集体智慧,形成教学合力,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特点做相应的调整,进行个性化教学,体现创新力。
  5.改变教案检查的重点。教案检查要突出教学思路的设计和课后记的评价,改变过去重点看教学环节全不全,教师的书写详不详细等方面,侧重于看教师有没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设计,有没有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同时也通过对课后记的评价,进一步促进教师在每一节课后进行反思,及时的自我调整,自我弥补不足。学校在学期的教学计划中要专门对课后记从哪些方面书写进行具体的说明,包括:这节课的设计是否合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到位;课堂中有无突发事件,处理得是否恰当;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是否被调整到最佳;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际反映有多少差距;哪些知识点、解题方法还需进一步巩固等。引导教师全方位地“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导”进行有价值的反思总结。
  
  参考文献
  [1] 陈玉苹.个性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施依据.零陵学院学报,2003(4).
  [2]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