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赵巧红




  二十世纪以来,图式理论越来越多地用来指导阅读教学。图式(Schema)的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的著作,以后被广泛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单位,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由此可见读者原有的知识(prior knowledge)在阅读中起重要作用。原有的知识指读者在生活中获得的所有知识,一些理论家也称之为世界知识(world knowledge)、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记忆存储(memory storage)或经验背景(experiential background)等。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是:学习者已有的schema越丰富,越容易得到激活,对材料的理解就更迅速、更准确。
  图式分为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两大类,内容图式即读者的背景知识或世界知识,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基础;形式图式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包括对不同文章类型的知识,也包括对组织结构、语言构成、词汇、语法等的理解。学校教育和文化在形式图式中起重要作用(Carrell & Eisterhold,1983;Carrell,Pharis,& Liberto,1989)。根据图式理论,在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使学生对于即将读到的话题形成一定的图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其次,教师还应该根据形式图式理论,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分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一、激活内容图式,设计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
  
  1.读前活动教学设计。在过去,人们认为阅读是相对静态的活动。意义在文章里面,读者的工作就是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传送的信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阅读是读者基于文章中的信息建构意义的不断变化的过程。[1](Katherine Maria,1990)既然阅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么每一个新的任务都会使学习过程得到改变,都会挑战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们可能缺乏专家在阅读中所使用的策略。由于这种原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使他们在阅读开始前就对阅读材料做出积极的反应。
  当然,对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应选择使用合适的读前活动方法。以第三册第一单元课文Mr.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为例:在做阅读之前,先完成Pre-reading tasks,同时给学生观看一些乡村生活及乡村风景的图片,以激活学生对于乡村生活的记忆;然后进行大脑风暴(brainstorming),对以前所学的有关农产品方面的词汇进行复习,如象cherry,rasberry,strawberry,asparagus,pea,bean,corn等等。接下来进行班级讨论,话题可以来自教师用书,也可以来自其它地方。在本单元,教师用书中提供了很好的讨论话题,如Why do city people buy apartments or houses in the suburbs or even in the countryside?和why are tourists willing to pay for a night in a farmer's house instead of a hotel?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激发学生读该篇课文的积极性,另外,在阅读前的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获得了足够的准备,对课文的理解很有帮助。
  2.读中活动教学设计。读中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极思维,学习阅读方法和技巧,掌握略读、寻读和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技能并对读前的推测进行校对和判断。在此阶段,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主要有:
  预测(prediction)——从文章的题目及第一段开始就问一些问题并推测作者的答案,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警醒,判断自己的预测与作者的答案是否一致。
  略读(skimming)——即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阅读。要求学生通过浏览文章的标题、图片,文章的开始段和结束段以及每一段首句或结尾句来了解文章大意。略读的技巧在于选择并阅读那些与文章主旨大意有关的最重要的部分,步骤包括:读标题,读介绍,读小标题及副标题,注意图片图表,读每段的第一句,浏览段落剩余部分和读最后一段的总结部分。
  寻读(scanning)——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它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熟练的读者善于运用寻读获得具体信息,集中注意力于有意义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以提高阅读效率。
  结合原有的知识(prior knowledge)——在读前活动中激活的原有知识应该被用来促进阅读理解。
  按照义群(chunk)来读——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词组或按照义群来读,不要逐字逐句读。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同时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猜测词义——为了使阅读顺利进行,不应该鼓励学生解释并理解文章中的每个生词,而应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把单词按照词缀和词根进行拆分猜测词义。
  停顿(pausing)——应鼓励学生阅读时应在特定的地方停顿,使读到的信息得到分类、吸收及内化。
  3.读后活动教学设计。读后活动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语言点之后,应要求学生做一些读后练习,Barnett认为读后练习首先能够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其次还能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在读后活动中要侧重于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分析以及对课文的第二层次即意图层次的理解。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运用内容图式对课文作进一步归纳;运用结构图式对语篇的线性结构或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围绕课文内容开展诸如复述、角色扮演、缩写、改写、续写、听写、完形填空等口笔头交际活动,以进一步激活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图式,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一般说来,读后活动可以有以下形式: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对文章进行讨论,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给出文章的摘要,提问并回答问题,做一些表格填充练习,写阅读日志,听或读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材料,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等等。
  
  二、合理利用形式图式,按照不同的文章体裁进行教学设计
  
  1.记叙文(narration)。记叙文一般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对一般的记叙文阅读,要求是应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及作用,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能理解多种表达方式及其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册第七单元课文Life of a Salesman为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线索即以Bill Porter一天的活动为主线,同时加了部分段落的倒叙,以告诉读者他身体残疾的原因,所受的教育情况以及为什么出售自己的房屋等,读完文章后,学生会对主人公Bill Porter身残志坚,永不放弃的精神留下深刻印象,当然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