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案例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 瑞 赵 健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中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即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众多的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可以说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谋而合,从而同任务驱动法一样,成为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案例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和应用却不如任务驱动法来得普及,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
  
  一、案例教学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教师预备的案例为线索,在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下,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形式,分析和研究案例及问题,从而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团体合作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学方法。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完全一致。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正是案例教学的特色所在。案例教学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个”案的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从“个”的本质特征去探讨“类”似的案例,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得出最终结论。
  此阶段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讨,这不仅用到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还要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去分析、判断,让学生利用所学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特点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新课程标准重视“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个人自学、小组、班级讨论等活动,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达到对问题完满解决的目的。
  3.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信息素养
  案例教学是一种信息素养性的学习。因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并非一种简单的“技能技巧”,不可能借助自发的、零星的训练就可以完成,只有借助长期培养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可以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之中,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并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学习的能力,最终可以培养成为能够独立学习的终生学习者。
  
  二、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足,使用率低
  笔者对吉林省四平地区3所省级重点高中、2所私立高中、2所普通高中的45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教学方法的使用程度方面,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上机操练法。对于案例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学习法等只是一般性使用,基本上被教师忽视了,可见我们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尝试程度不够,对高度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案例教学法的重视程度同样不足。
  2.对案例教学的实质没有领会,课堂实施错误
  调查中发现有的部分教师把案例教学简化为举例教学,把案例等价于教学举例,仅用于论证或说明教学内容,而不是把案例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使案例教学的实质发生了错变。
  3.案例的选择不当、不具备代表性
  典型信息技术学科例子的教学不是为了例子而教例子,而是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理解非典型事物即一般事物。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要求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说明问题有余,典型性、启发性不足,学生不足以通过案例达到归纳一般规律的目的。
  4.讨论环节的组织不足,讨论不深入
  案例教学中案例是关键,但是讨论是核心。学生只有通过讨论、辩论,才能把在自己脑海中初步形成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才能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才能吸收他人的知识与见解,才能拓宽知识层面,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真正在实施的时候,由于学时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组织能力不强等问题,往往讨论的环节只是流于形式,进行了也不深入,没有真正挖掘出实质的内涵,进而对规律的认识也就只能通过教师总结才能得到。
  
  三、解决的方案
  
  1.选择合适案例,及时更新
  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所以案例的选择是第一位的,它必须具有能够反映实际情境、具有趣味性、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解决的方法不唯一等特点。
  不仅如此,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教育实际,教师还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如果案例不作更新,多年不变,那么,学生也只能处理几年前的事情和得到几年前的知识。因此,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力的有效手段。
  2.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做到有效参与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
  3.加强讨论环节的组织,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同样的事实与情境,其中所隐含的决策信息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不同的观点与解决方案在课堂讨论中会发生碰撞,通过讨论,相互补充与辩驳,认识会逐渐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讨论环节的组织,做到全员参与,控制节奏,不能太冷漠也不能热烈到偏离轨道。要使学生在拟定的情境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各抒己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见,通过这种方式所掌握的知识不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表面知识,而是融合到学生自己知识体系中的内化了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经常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一线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必须善于反思,及时总结,善于观察和思考,对教学过程的问题能有理性的认识并归纳总结,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这需要学校的负责人和教育培训部门真正地提高认识,多加关心和支持,教师本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认识程度,付出努力。
  总之,案例教学是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但是只有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去认识、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才能发挥所长,成为主流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家军.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1).
  [3]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案例学习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9).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