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论教师知识共享的障碍与应对
作者:黄俊丽
的信任感,孕育教师知识共享的心理基础,进而加深教师间知识分享的意愿。“要培养知识共享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文化,必须走一条双向的道路: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责任持续寻求新的知识;组织中的个体有责任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分享或者为他人知识的增进做出贡献。”因而只有加强教师或者工作团队之间的紧密信任,培育教师合作文化,才能“使教师超越个人的反思或者依赖外来专家转向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一起分享和交流他们各自的专长,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同事间的分享和支持,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和试验的勇气,从而也推动了教师发展和学校的变革。”
2、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与别人分享的积极性
对学生评价还没有完全转向对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新课程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升学考试的压力使他们会回到原来的竞争状态。因而如何弱化考试成绩,使学生不只是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不只为考试而教学,学校不只为考试而管理,通过评价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是评价改革现实而急迫的任务。从这一点来说,国家应改革考试制度与学校评价制度使评价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指导,把教师是否积极指导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分享,或者为他人知识的增进做出贡献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一个标准,从而调动教师与别人分享知识的积极性。
3、搭建知识共享的平台,扩大教师知识共享的渠道
“知识永远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关系性的过程;因此它不可能只是存在于一个个体的大脑中,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以提取可以分享的组织资产。知识是一种对话沟通的行为,而学习则会在人们讲话的方式和相互关系模式发生改变时发生。”学校要根据知识共享的要求,为教师建立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和环境。比如说,校内教学观摩、协作教学、集体备课、集体说课、集体评课和校内研讨等;学校还可以组织跨校的教学观摩、工作访、报告会、研究课以及一些参观活动实现教师校际的交流。学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共享网络,在此网络中教师可以进行校内以及校际的交流。还可以建立共享的教师教学档案袋,尤其是教师博客中心。让广大教师将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释,将日常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到网站上公开发表,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教师博客能够超越传统的时空局限(课堂范畴和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全社会性的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全社会教师专业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4、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满足教师公正性的期待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的“公正性期待”,经济学关心成本——收益的平衡,中国文化中“人情回报”的交往法则都指向了一个问题:教师知识共享过程中如果只有知识供应者单方面的付出,而没有相应的回报和酬谢,知识共享就很难长期持续下去。长期从事知识问题研究的学者达文波特曾无奈地说:“知识分享并不符合人的本性。”任何变革都只能是一种“帕累托最优”,它不可能做到使所有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同等的收益。每一个利益团体都会根据自己特殊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而选择支持或反对甚至抵制触动了他们切身利益的某一项改革。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改革过于强调竞争的制度设计,推动教师之间的合作。激励方法除传统的奖金、职位的晋升,评优评先之外,我认为还应包括激励作用最大的知识产权激励。另外,激励机制还要与评价和补偿机制相结合,对教师转让的个人知识进行价值评估和物质补偿。
5、完善知识共享的组织设计,实现教师知识横向与纵向的全面共享
要实现教师知识共享,必须改造现有的教师组织,建立教师之间的促进性互动关系。一方面,打破传统的学校科层组织依照教研组或年级组来组织教师和过于强调职能分工和部门分工的僵化程序和规则所造成知识流向单一的局面,进行跨教研组,跨学科,跨年级的教师之间交流与协作,使大家通过纵横的互动式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和经验的共享,真正促成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再造一种与此相连的管理组织结构,即从“金字塔”型变成水平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比如,开发团队结盟合作的学习模式。从利特尔(Little)提出的教师知识共享存在四种由高到低的不同水平来看(即:偶尔接触的水平、如有请求而给予帮助的水平、例行性的共同分享水平、团队结盟合作的水平),达到团队结盟合作的水平是教师知识共享的最高水平,这就需要开发团队结盟合作的学习模式。学校应致力于培养一种团队学习、共生协同的态度,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人都能坦诚地交换他所知道的信息,人人共同生活在一个持续的学习环境中,即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教研组,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组成一个特定的团队和项目小组,在迅速有效的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后,团队成员则又回到各自的工作领域,从而提高了组织成员之间面对面的接触机会,促进了相互之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形成新的集体智慧。因而开发团队结盟合作的学习模式,提高教师合作意识,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又一重要途径。
四、教师知识共享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知识共享教师才能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正如野中郁次郎等学者指出:知识的创造发生在组织学习与知识共享过程中,在组织学习过程中,组织通过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的互动,转化过程来创造和使用知识,实现知识创新;通过知识共享才能改变我国当前教师知识共享的现状,从而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知识共享的机制;通过知识共享才能实现隐性知识的外显,才能使教师知识经历隐性——显性——隐性等螺旋式转化过程,创造出新的教学知识与经验,使知识在质和量方面都得到提升;通过知识共享才能实现教师个人与团体的专业发展,通过知识共享而获取的隐性知识则可以使那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减少自行探索和重新学习的时间,迅速提高自己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基于同伴合作交流基础上的知识共享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