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素质教育功能初探
作者:刘伟辉
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力。与其让同学们在博物馆中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如让他们参与进来,成为亲历者。令人振奋的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心已经放在对传承人的培养和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工作上。这表明,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保存群体文化的重要关系,同时也正在建立保护的长效机制,协调保护与传承的联系。2006年11月公布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应当将本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教育内容,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还应当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长期而恒定的人员、资金的投入,需要编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的统一性、权威性教材,并有相关考试规程与之配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要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学科,没有制度化、法制化来保障是没有可能实现的。因此,当务之急是迅速建立完善的从上至下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和高校教育各有侧重;政府关心,各部门配合,统筹规划,改变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现状。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师资力量太薄弱了,民间艺术大师的理论落后于实践,难登大学讲堂,而一些拥有深厚理论基础的教师又没有充分认识到民间文化的价值,合格的老师难求。
5、加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承人”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承为其生存特点,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它是靠外力来刺激文化传统,以达到发展传统文化、延缓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消逝的目的,而确定传承人则是更具体的保护传统文化的手段。如民间舞蹈以身体的动态直接传承和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绚丽丰富,令人眩目。由于民间舞蹈大多是群众性的、参与人员较为庞大的民俗活动,因此传承人应按金字塔式进行县、市、省、国家依次审核确定,要重视金字塔每一阶层特别是塔基的传承人员建设。同时要求国家、省、市、县各级的传承人不重复,这样,就更加结实了塔基建设,利于民间舞蹈更广泛地流传,也使传承人间产生了竞争发展的动力。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能提高学生多种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现代教育锦上添花,为传承弘扬艺术国粹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