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从课程入手加强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

作者:刘 霞




  一
  
  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而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又分为自然危机和人为危机。自然危机狭义地理解是恩格斯所认为的来自大自然的“报复”。如疯牛病、禽流感、非典、印度洋海啸、飓风等。人为危机狭义地理解是来自人对人的报复。如美国的9·11事件,英国的伦敦地铁大爆炸。前者是人与自然高度不和谐的产物,后者是社会在经济发展中不和谐的产物。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危机理解成为由于人在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中犯的错误所造成的恶性事件。
  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提醒着我们,在经济飞速超强发展的同时,当前的人类社会已经难以避免风险因素和危机事件的出现,频发的危机正成为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关注经济高度发展的时候,环境保护的意识比发达国家要淡泊;社会处于转型的时期,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拉大更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公共危机突发事件,不仅仅是美国的9·11事件、英国的伦敦爆炸、印度洋海啸,经历了非典后,我们已深深认识到,我国也是一个巨大的成灾体。人民网统计显示,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中国GDP的6%。我国2004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00亿元。
  
  二
  
  种种危机事件考验着我们的生存能力,但由于我国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观念影响,尤其是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发展的稳定期,更向往着一种平静安稳的理想社会。以及社会机制的完善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我们根本无法和发达国家成熟的公共危机管理、完善的公共危机系统、以及较强的社会的总体应急能力相比,然而,我们更无法与别人比的是我们对危机意识的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有危机感时,人的神经系统会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他对这一事物的识别能力就会增强,对这一事物所作出的反应就比较敏感;相反,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有安全感时,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处于一种低迷状态,他对这一事物的识别能力就会减弱,对这一事物所作出的反应就会比较迟钝。由此可见,危机意识是最重要的预防危机、减少损耗的重要要求。
  伦敦爆炸事件对公交系统的低烈度袭击使伦敦地区基本瘫痪,但未造成混乱和恐慌。伦敦市民在人员撤离和救援中表现出很好的心理素质和事件应对能力。在震惊全球的印度洋海啸灾难中,一个10岁的英国小姑娘发现海水的异常变化后,因为懂得海啸方面的知识,100多名游客由于她的通知幸免于难。我国的老百姓危机意识比较淡薄,当危机来临时,人们毫无准备,且缺乏一定的自救和互救的能力,惊慌失措,陷入无尽的恐慌之中,总是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而学生更是因为年龄小,体质弱。付出的代价则更加的沉重。这样的事件媒体报道很多:2005年10月25日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某小学晚自习下课的时候,(这里不想去评价小学生也有晚自习的蹊跷现象)学生走出教室时,停电了,某个搞恶作剧的喊了声:“鬼来了!”学生们顿时陷入恐慌之中,奔跑,拥挤踩踏,8人死亡,几十名学生受伤。2005年的黑龙江洪灾。100多名学生遇难,墙上留下的手印让人不忍目睹,同时也为他们的危机意识以及自救能力的缺失伤心。同时,学生对基本的卫生常识的缺乏也让人担心。所以一旦出现食物中毒都是很大规模的,媒体对此的报道也很多。9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实验小学发生小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学生中毒和入院治疗人数达300人左右。辽宁海城市8所小学近4000名学生课间饮用豆奶。引起不良反应,一些学生出现腹痛、头晕、恶心等症状,随后被学校送往医院治疗,达4400多人次。
  可见在我国整个社会的危机意识比较薄弱,民众自救互救意识和应对能力较差,因此,进行危机意识教育,特别是对作为为了社会公民的学生进行危机意识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对学生进行危机意识教育上学校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就是人的生命。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没有生命的教育是虚无的教育,生命构成了教育存在的基础。教育只是促进人的生命实现一种超越,提升人生命的精神境界,帮助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教育只有从生命出发,用知识孕育生命、润泽生命,才能达到自身”。“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存在的根本性依据,离开了生命,再发达、再繁荣、再重要的教育,都因为失去了根本,而伤失教育的本真”。“教育对自然生命的发展,与其说是‘开发’,不如说更多的是‘保护’”。学校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让未成年的生命体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
  
  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载体,凝结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期待。但是危机教育却一直在课程的制定中被省略、被忽视、被刻板化、被歪曲,这不是个别人所为,课程的制定从规划、审查、修订、选用、布置实施,需经过集体的若干打磨。其所张显的是一种集体意识,而课程设计中危机教育的缺失又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因为课程的制定者也好、审查也罢,甚至使用者所为,都还很少意识到这种缺失。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世纪课程改革理论新、要求高,更需要相关意识的转变。而小学的课程又特别的重要,因为它是儿童接触的最初的正式的学校教育课程。因此课程理应为未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而存在,从课程人手进行危机意识教育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首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危机教育的内容。我们传统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材中文以载道,但弘扬的大都是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勇于牺牲个体生命的英雄,我们所拥有的生命是属于社会和国家的,得随时奉献,我们的教材更多地赞叹“死的光荣”。新时期,我们要开始理智地对待生命,学会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毕竟“生命不再,谈何教育”。我们要在语文教材的选编中有意识地选进危机来临的时候,机智应对,勇敢自救的人物作为歌颂和赞美的对象。我们要教会学生在珍惜自然生命的基础上来谈意义和追求。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一些危机产生的科学性的解释;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防身本领,以及自我保护措施,并可进行“实战演习”,模拟现场,前景再现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真正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其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危机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通过它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危机意识,对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对日后预防和处理危机都会有很大的贡献。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发生时的正确做法,进行实战演习。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事实,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遇到同类事时,能有先前的记忆,能快速作出反应,并运用学到的知识把危险降到最低。
  最后,我们要把危机意识教育编入校本课程。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社区环境,学校要根据各自的情况把有针对性的危机意识教育编入校本课程,可以聘请社区的公共安全教育人员前来以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课,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战培训,学会在具体特定的环境和情况下分析、解决危机事件,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