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外语学习者学习主体认知差异研究
作者:杨 梅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国外语言学发展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广泛吸收邻近学科(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知识,产生了许许多多交叉学科: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其研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伴随着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人心,教育的研究中心从教学法转向学习者的特征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我国语言学发展虽目前总体上不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基本保持与国际研究同步。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有北外的刘润清、广外王初明、中山大学的黄国文等知名学者。不难看出,第二语言习得(SLA)的研究重心已从教学法转向学习者特征及其在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关于学习者特征的研究目前有两大主题:一是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如普通语法和错误类型等;一是从认知因素和语言学习策略等方面探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近年来,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就包括探讨学习主体即学习者认知方式的差异。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学习主体的认知差异是影响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加工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个体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态度和方式。不同的认知方式对语言学习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即在语言学习中,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往往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每一种认知风格中既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认知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处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缺点,更不能与错误相提并论,而应视为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尚未挖掘的潜力。这种潜力在经过教师研究、了解和发现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匹配策略进行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学习者个体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学习效果明显。
为充分认识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从心理语言学和外语习得的角度对学习主体不同的认知方式与语言学习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学习主体作更全面的了解,最终达到为语言学习者创造条件,促进外语习得进程。
认知风格一直是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近20年来,语言学家借助心理学研究成果,对认知方式与第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由于研究者研究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对认知风格的分类也不相同,例如,Messick(1984)将认知风格分为19类,而Riding等(1991)则将认知风格分为30多类。认知风格的多样性决定了外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者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决定了其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的不同,同时也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提出,认知风格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任何认知风格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只要能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特点进行教学,任何认知风格的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者认知风格得到老师的接纳,肯定和开发,学习者最终得以实现愉快地、创造性的自主学习。
认知风格分类的繁复使之难于操作。为使认知风格有更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好地为语言教师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外语学习者,增加其可操作性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就到目前为止引起语言学家足够重视的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冲动型与沉思型、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之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作深刻研究,并就其对外语习得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外语学习者和教学者有所裨益。
二、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的概念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感知和认识具有各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这些认知方式是有差异的。根据这些差异可以画出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这两种认知方式普遍存在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活动中。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的发现者和研究这首推美国心理学家Witkin.Witkin(1962)指出:“凡是知觉活动中依赖外在参照或者背景大者属场依存特征,反之属场独立特征。”心理学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是两种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场依存者倾向于一句外在的社会参照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其行为是社会定向的,并且表现出擅长与人交往的技能;而场独立者倾向于依据内在参照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对抽象的理论和原则感兴趣,这种人不注重别人提供的社会线索,而且不善于与人交往。
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在感知个别信息时,也容易受到整体知觉背景的影响。在接受信息时。倡议外部参照为加工的依据。如在评价自己或他人时,在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时,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是以忽略具体因素而被整体知觉特征所引导和左右。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个具体信息作出分析和辨认,较少受到整体知觉背景的影响,甚至独立与周围背景。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常依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信息加工倾向于在抽象的分析上进行,善于剖析事务和问题,把部分和整体区别开来,集中于问题或事物的某一部分而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王初明1997;陈颖河,1997)。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两种认知方式对主客观世界事务的感知、解释预处理各有其作用,无所谓优劣好坏。Brown(1991)认为,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都有其重要性。他们的运用完全取决于客观世界的任务和问题的性质。有的适于采用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有的适于采用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Abraham(1985)曾发现场独立的学习者在演绎法的课堂中表现较好,而场依存性在儿童发育过程中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长。在一定的年龄段中,个体的认知方式是有倾向性的。有的以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为主,还有的则以场独立见长。这种倾向性和个体的性格、生活环境及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和语言学习的关系
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对整体的直觉背景比较敏感,情感倾向相对明显。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擅长于对客观事物作具体的分析,逻辑倾向比较突出。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场依存性倾向的学习者一般对客观事物较感兴趣,喜欢合群。对他人富有同情心,移情程度较高,善于交际,善于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在交际过程中下意识地习得语言。具有场独立性倾向的学习者由于以分析见长,善于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形式,自然地借助课堂或其他正规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或掌握目的语(Brown1987;王初明,1997)。
外语学习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只认同一种认知方式是不够的。应具备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这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并交错运用,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让课堂教学与社会交际同时产生作用,一次完成语言学习过程。
四、小结
不同的认知方式对语言学习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即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往往采取不同的方式,因而最终的学习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研究认知风格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近而对改善提高外语教学现状将有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