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法分析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陈景伟
一、语法与语篇
Longman应用语言学词典中是这样定义语法的:语法是语言结构和词组(语)等语言单位组成句子的方式和描述,它通常包括这些句子在各个语言系统中的意义和功能。许国璋说:“语法是制约句子里词与词的关系的规则。一种语言的语法是该语言里这些制约规则的总和,它使词在规则的制约下组成为语言社团所接受的句子。”Widdowson认为,"Grammar is the name we give to the knowledge of how words are adapted and arranged to form sentences."Lyons说,“语法是解释词组合成句子的方式的语言描述”。胡壮麟指出:“如果语言教育的目的包括教会学生正确地、有意义地和得当地使用英语。我们就应把语法看做是一个理性的动态系统,而不是任意规则的静态系统。”
语篇(text)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形式上看,它是一个按语言系统规则构成的语言符号体系,从功能上看,它相当于一次交际行为。可以说,语篇是由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连接手段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的语义整体。其中,句子由一个或多个分句按一定语法规则组合在一起构成,分句由一个或多个词组按一定语法规则组合在一起构成,而词组则是按一定语法规则,围绕一定中心词(head word)结合起来构成的一组词,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个方面。语法与其他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为语言能力服务。其中,语法赋予语言的结构形式,而词汇则是通过语法结构赋予语言的意义内容,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吕叔湘先生在讨论词类问题时曾说:“语言是形式(语音形式和语法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没有法子撇开意义,专讲形式。”所以语法与词汇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足够的语法知识,学习者即使掌握再多的英语词汇,也无法准确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从而顺利完成交际。
正如William E.Rutherford所说:“语法是沟通概念和环境的桥梁……只有通过语法,学习者才能将词汇用得恰到好处,才能驾驭周围的语言环境。”语言学习以语法规则为基础有助于表达新的意义。产生出以前从未有过的表达。语法是协调词汇和语境的工具。通过语法与词汇的相互作用才决定了意义的生成,同时语法在连接句子形成语篇时有着直接作用,它为构建语篇提供了建筑材料。正是表达意义的需要,促使学习者去检验句法(词法)来顺利地表达意义。
二、阅读与语篇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吸收和转换语言信息的心理过程,阅读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更重要的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使其与读者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相互联系和重新组织。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Goodman和Smith提出了一个心理语言学的“自上而下”(top-down)的阅读模式。该模式认为,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大脑中已有的句法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上世纪70年代初,Gough提出一种称为“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Bottom-up Model)。他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始于文字,终于理解的过程。读者在从事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阅读者须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层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层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根据该模式,理解一个篇章取决于对构成篇章句子的理解,而对句子的理解也取决于对组成句子的词、词组和语法规则的理解,而对词的理解又离不开对字母的识别。因此,理解一段文章其实是对组成文章的句子的理解。
根据Rumellart提出的“相互作用”模式,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是读者大脑已存在的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认为,在阅读过程中,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在哪一个层次里,两种信息处理的方式总是同时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保证读者能发现新的信息和发现与自己假设不同的信息;“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帮助读者消除歧义并在可能意义方面作出选择。因此,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大脑已存在的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语法分析与阅读理解
阅读是建立在语篇(文章)基础之上的一种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而构成语篇的句子由一个或多个分句按一定语法规则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语法分析无疑对语篇内容的准确性起到积极的作用。洪堡特、萨丕尔等认为语法范畴能够反映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文化模式,带有深刻的社会文化烙印。他们认为通过语法分析,可以了解人类究竟是如何建构这个世界的。可见,作为语言整体构成部分的语法不仅仅单纯地反映出结构上的特点,而且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
Halliday在《功能语法导论》的前言中说了这么一段有关语法分析与语篇分析之间的关系的话,大意如下:20年前,当语言学研究的主流是句法时,有必要反对语法分析,因为语法分析既不是语言研究的开始,也不是结束,人们不用借助语法分析也完全可以很好地了解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但是,今天却有必要持相反的观点,并明确指出语法分析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我现在之所以持这样的观点,不是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改变了看法,而是因为问题本身已改变了。目前人们所关注的是语篇分析,他们有时甚至认为语篇分析不需要语法分析,有人甚至认为语篇分析可以代替语法分析。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没有语法分析的语篇分析谈不上是分析。
Halliday在该书正文的最后一段也说了一句与上述观点相似的话,其大意是:因为语篇是构成语言系统的语义潜势的实际体现,所以它是有意义的;正因为这一点,语篇研究不能与存在于语篇中的语法研究分割开来。Halliday在该书的第二版仍然保留了上述这两段话。
Rutherford认为,语言结构不是独立于意义而存在的。语言中不同的信息和不同的语法形式相互联系,复杂的思想往往用复杂的语言结构表达。阅读本身实际上是对语言知识的实践,阅读需要语法技能。即使是词汇都很熟悉,长句和复杂的句法结构都会阻碍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会根据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阅读的主要难点之一就是由长句和复杂的句法结构引起的,流利的阅读者应该有充足的句法知识,而且能够自动发现语法形式。Bever在主要短语之间增加空格的大小和使用格式化文本以突出句子中的短语边界,这样的阅读材料测试,考察了阅读者的短语敏感性和阅读理解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句法的作用对不同语言水平的读者差异很大。对语言水平特别高、阅读经验丰富的读者来说,句法分析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潜意识中瞬间完成的,所以从表面上看,对这些读者而言,句法分析似乎对意义提取没有明显的影响,句法敏感格式对他们的作用不明显。但对一般读者而言,由于语言水平较低,对文本的理解更倚重于句法分析,句法分析在阅读理解中作用较大,其阅读理解成绩均明显提高。由此提出,句法分析对阅读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英语学习者语法水平与其阅读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外语学习的过程与母语习得的过程截然不同,母语的习得是一个自然的且不断内化语言规则的过程。中国人学英语是建立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基础上,故而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与束缚,在使用外语时自然而然地用母语去进行思维,经常会出现一些“中式英语”或“英式汉语”。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语言结构上仍然倾向于使用汉语中和英语结构相似的部分,或简单地把汉字替换为英语单词而忽略了英语形式上的变化。在语篇和修辞上,这种现象更为常见。要表达地道,使语言的表达结构更接近母语使用者的表达,在形式上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就必不可少。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对阅读材料句子结构、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等进行分析,并使语法定义和规则同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具体语法现象“对号入座”,从而达到对语法知识的学习巩固,提高学习者实际运用语法的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助于他们在表达结构上向目的语文化迁移。克服对母语的依赖。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