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选择

作者:徐 琳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根本落脚点,通过对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掌握体育实践中的健身、健心、养体养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及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心肺功能,增进健康;形成一个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新时期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探寻符合学校教育思想和社会发展的体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体育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呼声
  
  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是生理机制较为成熟、心智水平较为完善的知识含量高的社会化标准人才所构成的特殊群体,因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指向“健康第一”的目标,它所要蕴涵的便是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确立了适应当前学校体育乃至整个社会的体育和谐发展后,将这一理念内化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健康第一”这一社会价值取向的社会论证是深入、合理的,它完全适应休闲趋向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对于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运行体系当中,其核心应是学会将身体锻炼融入生活并达到高层的健康状态。而这一价值理念必然通过作为课程“物质体现”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它是这一价值理念的最直接的执行者。因此,教学内容的“健康第一”的选择对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显得尤为紧迫,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健康价值理念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新一轮的选择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是一个新的领域。1990年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吸收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及健康教育的新概念,明确要求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1992年,国家教委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下发了《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在学校阶段进一步加强对自我保健能力和保健意识的培养及性心理性卫生的教育。2001年,新的课程标准开始试行,健康教育课采用渗透、整合的方式来体现。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生理指标的提高,轻心理健康的培养
  学校体育教学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很显然,促进学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同等重要。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注重身体的锻炼、追求生理健康这一目标,而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很少有学校将心理健康的内容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该方面的教学情况也就不言而喻了。
  
  2.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活动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课内的教学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况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也明文规定:“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而事实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在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方而较课内体育教学而言相对薄弱。
  
  3.重教学形式,轻教学效果
  由于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差别不存在,体育课自身的特点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对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例如,早餐后立即运动是不科学的,但假如要按其他课程一样进行排课,难免不出现在一、二节上体育课的情况。
  
  4.重锻炼实践,轻健康理论的教学
  实践课的教学虽然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但是缺乏体育理论的修养,学生往往掌握了动作却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实践中也难于开动脑筋去思考。学校体育教学现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学校健康教育也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活动,在学校这同一实体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渗透与贯通,这不利于学生整体健康观念的培养。
  
  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选择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的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了一条完善自身使命,推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新途径。新思路下的体育教学改革的选择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
  
  1.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清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与柔韧性等,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等疾病的危险,同时还可以缓解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医学联合会敦促各国政府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改的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要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体育运动能使人类通过合理的运动,改变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调节情感、锻炼意志、发展个性;把“生物人”变成“社会人”。
  因此,体育教育过程首先应服从于人类教育发展的规律,体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健康”思想。
  
  2.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在美国,学校重视体育理论课的设置,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一些健康生活所必需的体育常识以及体育理论,如:急救法、个人卫生、运动生理、教练理论等,甚至包括怎样购买、保养和修理运动设备知识等等,所以美国学校体育与健身结合的较好。很多课程的设置考虑到学生的要求、兴趣以及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社会性等。我们的新体育课程也应该走出单纯“技术教学”的模式,注重发展多种运动技术和休闲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对运动和人的身体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体育与娱乐计划,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的意识,提高对个人健康和促进他人健康的责任感,理解个人生长和发展的过程,学会使用与健康有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等。在体育课程模式的设立上无论与健康教育合设还是分设,体育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健康目标,并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融入体育之中,并以此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的重要途径。
  
  3.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运动实践
  首先,学校的运动实践教学能够“授人以渔”。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应更多地考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身体锻炼方法、手段,为今后的身体锻炼服务。其次,学校的运动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会在竞争中互相关心、团结协作,这既是一个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一个高级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再次,学校的运动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奋斗精神,同时能够使学生学会自我身心调节。如,对于孤僻、优柔寡断、腼腆、缺乏自信心、过分紧张的心理缺陷者的,可以选择以集体锻炼形式为主,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有利于增强信心、强化个性,使其逐渐变得沉着果断、干脆利落;对于急躁、易怒、自负逞强心理缺陷者应当多参加棋类、桥牌、太极拳、太极剑、气功、慢跑等相对持久、相对静止、需要耐心的锻炼项目。
  
  4.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
  学校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应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相应评价标准,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法改革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采用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经常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实现对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控制。其次,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在进行客观评价的同时,仍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主观评价。主观评价受到重视还可以从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多样化得以证明,比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观察、日记、学生档案、角色扮演等都具有明显的主观评价特征。再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其评价的方式应当是自身锻炼前后的比较以及和同龄人的平均数比较。对于一些非测量指标,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技术评定、健康知识、努力程度等。采取定性评价法或模糊综合评判法。只有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获得全面合理的评价结果。最后,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由于学校教育的特点,评价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培养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不妨引入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