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体育教学中启智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作者:廖满秀




  体育活动是发展学生整体智力和创造力,形成智慧技能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体育教学中的启智应用,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活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启智的必要性
  
  所谓启智,就是启发学生智力,习得智慧,这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实践证明,虽然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但并不是只要运动就会发展智力。不能否认,体力发展与智力发展两者间存在着矛盾,在具体安排上,也存在着体育学习与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争时间、争体力的矛盾。如果安排合理,使他们相得益彰,不但可以使运动锻炼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发展智力还有益于健康。体育运动可促进身体健康,继而促进智力的发展,但不是运动就等于智力的发展。因为智力活动的直接物质承担者是大脑,大脑的健康发育属于生物运动范畴,而智力发展则属于思维运动范畴,它是非物质的,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大脑的良好发育只能为智力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可能性,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还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勇于实践,勤奋用脑是重要的条件。教育恰好是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智力、促进技能的习得,教学中如果仅仅是注重技能练习,忽视对思维潜能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导致人们对体育教学中思维活动规律认识上的偏差,进而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智慧技能的习得。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机制是活动,青少年智慧的发展是以青少年自身活动为中介的,是主动构建的过程。体育教学必须通过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如注意、记忆、思维等,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即注重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注意、记忆、思维等策略来改进体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启智十分必要。
  
  二、启发学生智力习得智慧技能的方法
  
  1.启发学生元认知参与体育教学
  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依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古代也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名言,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教师只是引路之人,强调教给学生“为学之方”。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多次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主张让学生学会学习。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早已成为教育家的共识,这不但符合《学会生存》对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精神,而且也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为了“授之以渔”教师就必须启发学生运用元认知来调节和监控自己的体育学习过程。
  元认知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元认知能力是对认知能力进行调解和监控的能力,对促进学生学会学习非常重要。在元认知中包含了对认知个体的知识,认知任务的知识和认知策略的知识。如果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知道观察运动记忆、思维、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如何在体育活动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达到哪些目标等,这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它会促使学生不断改进认知策略。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动作错误时。就会促使其重新观察正确动作,了解动作要领,纠正错误。直至学会。元认知的体验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主体的认知潜能。教师应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让学生体验到认知活动中自我调节与自我监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本位”,“教师本位”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进行积极的想象和思维,把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分析与总结,从而不断地调整、控制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2.启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构建
  人脑具有运用各种智力工具就已知关系和联系为材料组合,构造出新关系的能力。体育活动的多变性特点,要求学生根据练习中的实际情况,改变技战术方案。这就需要学生将已有技、战术知识根据环境变化情况进行重新构建,以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或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有些建构的内容是可以在练习或比赛前预先设计的,但任何一个参加体育活动的人,都不可能将实际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千变万化的每个细节全部预测到,因此就要求参加者运用其个体的创造能力和自控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练习和比赛中通过建构智力,创造性地作出最佳的技战术动作决策。使已有知识得以改进、扩展和重组,从而对付新的情景,解决新问题。学生同时处理环境中的各种情况,并且能在同一时间探索多层次的失误,这取决于学生对客观世界所建立的表象性质、注意力发展状况及记忆力的提高。布鲁纳提出,智力的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外部进入知觉的因素,各种技术的逐步掌握,而且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和看到的东西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过程重新编码。而后利用重新编码产生的新结果来继续组织新的结构模式。学生智力成长和习得智慧技能的过程,需要教师帮助,以便学生能够把具体经验转化为新的更深一层的符号系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智力形成的发展规律,同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科学性。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学习活动。避免形成思维定势和思维惰性。如学会武术套路、体操、舞蹈的单个动作后,可创编新动作组合。要启发学生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如何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建构。
  
  3.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迁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人们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类似的认知活动中。它是人类独具的特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超越给定的信息”等问题,都属于迁移范畴。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新知识在记忆系统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就是以新的认知结构代替原有知识结构的过程,但这种代替不是完全分割的、机械的代替,而是要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以便学生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正迁移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迁移对提高学习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只注意技能迁移一方面,而对技术原理与横向学科联系的迁移学习涉及得少。学生只是为动作而学习,枯燥无兴趣。在认知学习理论中特别强调原理、原则以及态度的迁移。学生通过对原则、原理的学习,能够将其用来解决学科领域内的许多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对几何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与体育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使学生善于用所学过的数学、力学、生物学、卫生学等知识,来更好的理解所学动作技术的意义与结构,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的结合,让学生自己领悟到有关他们所要完成动作规律的某些答案。这样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背景上理解了实际情况后,就可以利用概括了的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可见学生已有的经验概括水平,是影响迁移的关键,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增强经验概括水平,促进正迁移产生。这不但符合关于增强理论课学习的精神,而且更符合体育科学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明白道理,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得到延伸,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能正确运用认知、推理和知识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
  
  三、结论与建议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使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学科本位,内容过多,缺乏整合;教学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等传统课程的许多弊端。课程的改革带动着教学过程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今天的体育课标已经不再做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只是一种标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作为实现目标的载体,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选择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驱力。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将学生引入体育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要促进体育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从“学会体育”向“会学体育”“会用体育”发展,这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必由之路。在技能形成中,不但需要一定的体能水平,而且智力、情感、意志等活动都表现在其中。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