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构建满足学生需要的选择性课堂
作者:游隆信 陆建身
一、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3]
选择理论起源于格拉瑟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成功的咨询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法(Reality Therapy),以1998年格拉瑟的《选择理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其核心观念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们的选择”。
1.内部控制——一切行为源于自己的选择
选择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是自己控制和选择的(内部控制),人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去强迫别人。例如,我们接电话或者做其他的事,是因为当时该行为是我们最满意的选择,如果我们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就不去接电话。电话铃响仅是一种信息,我们能够相互给予的只是信息,信息本身并不使我们做出任何行为,而是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进而选择如何去做。
2.人与生俱来的五种需要——引导改变行为的基础
格拉瑟认为选择理论可以教给人们一种既不影响他人,又能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因为人天生都被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需要(生存的需要)和四种心理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权力的需要、自由的需要、乐趣的需要)所驱动。这些需要必不可少,驱使人们终生做出行动来满足。当人们满足了一种或者多种需要时,就会产生快感。放弃学业的学生在学校里煎熬是因为他们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最终的结果就是辍学。
3.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导而非控制
格拉瑟认为,在五种基本需要中爱与归属的需要是最重要的,人们可以依靠与别人建立联系来满足自己的其他需要。格拉瑟指出不愉快并非心理疾病,而是由于不能与优质世界中的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外部控制常用的批评、指责、威胁、惩罚、奖赏等方式,不仅不能让别人做出自己想要的改变,还会破坏现有的关系。选择理论教给人们的,就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建立“关心而不占有”的良好人际关系,强调教师应以关心、聆听、鼓励、笑对等温和态度为前提,用引导法对待学生。
4.优质世界——个人生活的核心
选择理论认为,大脑中有一个小小的,记录了生活中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最佳方式的世界——“优质世界”(Quality world)。“优质世界”是一个人生活的核心,它以人类的需要为基础,又具有个人特殊性。优质世界中的信息分3类:最喜欢的人,最愿意拥有或经历的事情,最常遵循的想法和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这些信息呈画面的方式,如果人们的行为使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符合优质世界的某个画面,就会感到快乐。从出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结束,人们一直不断地加深理解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
5.行为的基础——主动的行动与思考
选择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由行动、思考、感觉及生理反应四部分构成,比较容易选择的就是行动和思考。通过选择或改变行动和思考,可以间接选择或改变感觉和生理反应。人从生到死所能做的一切就是行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人们选择的(极少数情况除外)。因此,选择理论认为不愉快感觉是自己的选择,即负性情绪不会自己产生或存在,而是人们主动选择了抑郁、沮丧等行为。当然,人不是直接、主动地选择痛苦,而是选择让自己停滞不前,不再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从而无法满足基本需要,进而感到痛苦。
二、用选择理论指导我们的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是最根本的动力因素。选择理论对课堂管理的最大的启发意义,就在于课堂要尽可能通过各种策略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行为的主体,注重创设条件让学生自由、主动地通过“选择”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五种需要,避免传统教学注重外部动机的激励产生的问题(没有一种方法能保证肯定有效;事实上会阻碍学习;可能破坏人际关系[4]),最终促进他们自主发展。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优质教学的前提和保障,民主、平等、多元已经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价值趋向[2],也是良好课堂环境的主要特征。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和谐“伙伴”关系,学生能体会强烈的归属感。有研究显示,街头帮派对青少年的主要吸引力就是强烈的归属感[5]。因此,格拉瑟把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即爱与归属的需要放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上,以此为基础来满足自己的其他需要。选择理论强调教师必须用引导法取代控制法,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和助手,把学生看成“具体”、“真实”的个体,采用温暖、支持、协商、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纳入自己的优质世界中,教学就会成为乐事。此外,在合适的时候为学生开窗以获得氧气,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放松操,允许学生上课喝水等,为学生提供安全、稳定和温暖的心理环境,要让学生切实体会教师在关心他们,进而建立一种真诚、积极、互动的,放飞师生生命的课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提到了更高的层次,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发展人的个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选择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是自己控制和选择的,这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与建构主义、主体性教学等现代教学理论殊途同归。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过程[2]。选择理论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设各种条件和途径满足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产生“学习是我自身发展的需要”的认识,以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和创造性地学习,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一核心目标[6]。在引导学生认识“个人是自己行为的控制者”的基础上,指导他们积极行动和思考,避免产生负性情绪,进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的最佳途径,就是依据学生的成就水平差异设计学习任务[5]。选择理论认为,“优质世界”以人类的需要为基础,又具有个人特殊性。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都是独特的,不同的——即便是相同的——事物在各人的生活世界中被解释为不同的意义。这与特别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多元智能理论和认知结构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教师只能在尊重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过滤各种信息,建构各自的“现实世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自由选择机会。正如世界著名咨询专家卡罗琳·查普曼(Carolyn Chapman)所说的:“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与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毫无二致的。所有的人都享有邂逅、使用、教育和享受的能力。”[7]
4.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研究显示:教学活动对学生有意义且符合个人需要时,其效果最好[5]。选择理论以人类的五种基本需要为基础,这些需要具有内在性和普遍性,不同的人需要的程度不同。课堂教学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以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如让学生通过完成力所能及的甚至是高质量的学习任务来感受成功,以满足他们课堂权力的需要;贴近生活组织教学,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知识的实用价值而产生“知识是基本生存的需要”,并投入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爱与归属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难易分别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满足学生主动驾驭知识的权力需要;在课堂中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座位,选择合作学习或活动的伙伴,选择作业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学生自由、权力的需要;而游戏教学,则是满足学生乐趣需要的最直接方式,因为“乐趣是优质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优质学习的产物”[4]。
参考文献
[1] 张丰硕.基于选择理论的优质学校.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2).
[2] 马云鹏.优质学校的理解与探索——21世纪中小学教育改革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刘朝莹,江光荣.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选择理论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
[4] [美]欧文(Erwin,J.C.).选择性课堂——满足学生的需要.薛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5] [美]里德利(Ridley,D.S.),[美[沃尔瑟(Walther,B.).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沈湘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美]查普曼.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郅庭谨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