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试论教师情感技能的理性修炼

作者:杨 多




  教师情感技能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的功能,通过对情感的表达与调控,使自己与学生的情感及行为都向着期待方向变化的技能。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掌握教师情感技能,拥有爱的智慧和力量,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种技能不是一个人有了教师身份就自然拥有的,也不是和教师情感自然联结在一起的,必须经过学习和修炼而获得。
  
  一、储备丰富的教师情感资源
  
  从上述界定可知,教师情感技能实际是教师对情感表达与调控的一种能力,是一种对情感的策略性运用。因此它要求教师首先应具有足够的相应情感,储有丰富的教师情感资源。而这里所指的教师情感,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必须符合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以下良好特征:1.以情感内容的积极性为前提。教师丰富而积极的情感为教师情感技能的练习与运用提供依据,也为学生的情感学习提供现实的榜样。如果教师自身的情感是消极的、单调或贫乏的,不能以自己情感的清泉滋润学生心田,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激励学生进步,教学中再好的方法和手段都将黯然失色。2.以真挚、深刻的爱生之情为核心。对学生真挚而深刻的爱是最宝贵的一种教育资源,是教师卓有成效地搞好教育教学最现实、最直接的动因,也是教师加强情感技能修炼的原动力。
  
  二、明悉情感的主要功能及其运用
  
  实质上,教师情感技能是教师策略性地使情感功能得以较好发挥的技能,是教师情感理性化的表现方式。教师情感技能的运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情感功能的模糊认知或缺乏预见可导致情感技能使用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在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的同时,应十分明悉情感的功能,并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多种功能,如感染功能,动力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迁移功能、保健功能等,良好的教师情感效能正是教师通过选择性和创造性地发挥这些情感的功能来实现的,而这也正是教师情感技能的体现。如教师可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用自己积极炽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可利用情感的信号功能,通过表情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包括认知信息与情感信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记忆;可利用情感的调控功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使其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可利用情感的迁移功能使学生把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积极情感迁移到学习上来,以增强他们的学科情感及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喜爱。
  
  三、掌握情感技能的基本类型
  
  教师情感技能是一个复杂的情知互动系统,在学习和修炼中要先掌握其基本的类型。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类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才可能根据教学目标对其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师情感技能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爱所要求的情感和谐可在两种情况下产生: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中去,不让儿童注意到即机警地参加进入,或者他设法使学生的情感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情感。”在这里,赫氏实际上为我们指出了两种基本的教师情感技能——移情与导情的技能。西方心理学家对情感智力的界定与构成分析,认为其主要构成是:1.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2.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3.理解与分析情绪,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4.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我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一些基本的情感技能——情感“元能力”的类型。教师在情感技能的修炼中首先应加强这些情感“元能力”的培养。按照我国的情况,我们对情感技能又可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如果主要按照所发挥的情感功能来分,可把教师情感技能分为情感感染技能,情感激励技能,情感传递技能,情感调适技能等;如果从教学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来分;可把情感技能分为认知性情感技能(以情促智技能),情意性情感技能(以情育情技能),运动性情感技能(以情励行技能);如果从情感技能运用的过程来分,可分为情感觉知、评估的技能(包括情感观察技能,情感体悟技能,情感交流技能,情感区分技能等)和情感影响、调控技能(包括情感吸引技能,情感激发技能,情感维持技能,情感强化技能,情感感染技能等);如果从所运用情感的正负性来分,可将情感技能分为营建欢愉、热烈气氛的情感技能和创设忧伤,悲愤气氛的情感技能。以上所述情感技能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的操作要求,在此我们把它们都视为教师基本的情感技能。由于教师情感技能与其运用具有目的性、情境性、自然性、实践性等特点,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每个教师除了有必要很好地学习这些情感技能外,还要能根据所要实现的具体教学目标、所面临的具体教学情境,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恰当地、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情感技能,以达到掌握水平,并能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能力或情感智慧。我认为,情感的多功能性、情绪与情感的可觉知性、可调控性和可培养性,为教师情感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提供了可行性理论基础和操作性实践途径。
  
  四、着力锤炼爱生艺术
  
  爱生是教师情感体系的核心,爱生艺术是教师情感技能修练的重点。许多优秀教师认为,爱是教育的底色,有了爱才有了教育,但仅有爱还不够,还要讲究爱的艺术,积累爱的智慧,要善于将对学生的爱转化为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现实力量。那么,如何去实现这种转化呢?
  1.对学生真正尊重、信任和理解,施予民主、平等的爱。作为专业教师,要设法使学生懂得你的爱,理解你的爱,接受你的爱,珍惜你的爱,并有志于回报你的爱,回报祖国和人民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对学生真正尊重、信任和理解,并平等相待。
  2.给学生以完整的符合新时期教育目标的爱。教师的爱要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引领下正确地施于。如果一个教师虽然有爱生之情,并为学生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但若只是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和考试分数,为追求升学率而对学生大搞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即使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学生的考分一时上去了,而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却下滑了,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被扼杀了,我们也很难认为这是有良好效能的教师情感。
  3.对学生一视同仁地爱。教师情感的雨露应洒向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有的还是贫穷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师应该注意自己情感的均衡投入及师爱的普遍施予,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同样关注,从而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4.施予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泛泛流动,师爱传导需要特殊性,优生需尊其自尊,给予严峻的爱;有情感障碍和心理伤害的“差生”,需要细腻的爱;对情感强烈的学生要以温柔的爱;对热情冲动的学生却要以明智的爱。这样,让各种性格,各种心态,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感受到老师给以他们理智的塑造和热情的号召,并在不断的、大大小小的进步中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而发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人格发展过程中的欢乐。
  5.选择施爱的最佳时机和方法。所谓施爱的最佳时机,是指学生最易于接受爱的信息和影响的时机;所谓最佳方法,是指针对性最强、效果最好的方法。上海师大卢家楣教授指出,对学生应施爱于细微之处,施爱于需要之时,施爱于意料之外,,施爱于每一种学科等,并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情感敏感性训练。另有人阐述师爱的具体方法有:施爱于表扬,施爱于批评,施爱于说服,施爱于疏导,施爱于激励,施爱于评价,施爱于具体事情的处理中,施爱于体态语等,这样我们对爱的艺术的锤炼提供了具体的操作途径。
  
  五、潜心打好人格基础
  
  并不是所有教师情感技能都可以通过形式训练而获得。教师情感技能既可以是表显于外的,也可以是内隐于心的,而这种内隐性情感技能主要是一种与教师情感相融合的心智技能,即一种隐性地传递着情的信息,无痕地输送着爱的音符而滋润学生心灵,改变学生行为的情感性影响方式,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陶冶或情绪感染。而这种隐性情感及其智慧性技能就并非能由一般的形式训练即可获得,它与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兴趣、理想、信念、性格与自我意识等人格因素紧密相联,有赖于教师整个人格的发展和完善。陶行知先生关于“四块糖”的情感艺术,使一位欲用砖头砸同学的学生自觉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痛悔自己的行为;请学生“高高地举起左手”的教师使一位上课想发言而有时又答不上的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了真正的呵护与进一步培养,这样的情感技能教师既没有炽热的语言,也没有夸张的表情,却自然无痕地向学生传输了爱的信息,其良好效能的实现是以人格为基础的。其实,所有教师情感技能都需要以教师人格为基础,无论是外显的还是内隐的。因此,教师要增进自己的情感技能,就必须在经济社会环境中抗拒诱惑,告别平庸,潜心打好人格基础,加强人格修炼,促进人格完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所指出,爱的艺术,是人格的整体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则需要努力去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建设性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 王可植.教师职业道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6).
  [2] 卢家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 胡向荣.师爱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