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健康体适能”理念引入体育课程改革构想

作者:夏肖林




  目前,我国各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大都一致,“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使学生具有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念,培养终身体育知识。”2001年新的课程标准把“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由此,大多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下,针对学校体育的目标,构建出比较相似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五个方面。且在这些方面各学校都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和调整。在如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培养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体系方面,笔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设想,希望以此来充实课程体系的内容。
  
  一、现阶段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状况
  
  笔者发现,许多学校在体育课程改革中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组织体系、课程评价体系。因各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存在差异,表现出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同。由于有了这样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得许多学校的体育工作一方面开展得丰富多彩,卓有成效,但从另一方面也发现在课程改革中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目标明确,但措施不够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以学生为主体。它体现在五个领域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其中在课程结构的改变措施上,各学校大多强调课内与课外一体化。课程的目标虽然明了,但要达成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需要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锻炼、活动、竞赛才能实现。许多学校虽成立了多种项目的体育俱乐部,来开展课外锻炼、活动,但这也仅是一种机构措施,仅对喜爱运动的学生提供帮助,而仍有许多不喜爱运动的学生还是没有课外活动的经历。这也说明了在思想上还有许多学生的健身自主意识未被唤醒。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结果意义空洞
  学校普遍都将“标准”测试放在学期的后期,以此来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将“标准”测试得出的结果以百分数折算,再与本学期实际体育课得分相加,最后作为学生体育课程评价结果。笔者认为,此种方法使得“标准”测试似乎变成了体育课的“附加品”。“标准”测试工作应该是一种手段,而如今学生得到自己的测试结果后该如何针对自身的弱项进行改善的工作就被多数的学校省略了。只单纯的将测试结果作为一个分数简单的相加,使得测试的结果意义空洞。
  3.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出发点观念局限
  许多学校尤其是教学资源条件较好的学校大都设置了许多种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体现了学生自主性的观念。有了诸多的项目让学生选择,学生仿佛主动了,而殊不知,其实学生仍然是被动的。首先,项目是被设置的;其次,许多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是无知的,觉得什么项目好玩,便选择什么项目,而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选择这个项目究竟适不适合自己,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运动。同时许多学校亦认为开设多种项目就是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了,导致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手段等仍然是学技术动作为主。学生虽然也掌握了一两种技术,但这些技术是否适合自身将来的身体情况,学生并不知晓。
  
  二、将“健康体适能”理念引入体育课程改革的构想
  
  “体适能”分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学生需要的是健康体适能。它是指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防卫能力、自然环境、病毒细菌、压力、温度、时差、免疫功能、心理压力等。国际体育领域认为,“心血管耐力、合理体成分、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体适能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皆有较佳的活力及适应能力,而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人们都知道,运动能促进健康,但许多人又不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才是自己需要的。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会带来良好的健身效果,只有具有这样的健康体适能的理念,才会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自身最需要的。而也只有这样,才是以人为本的乃至以学生为本。
  在日本、美国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了解体适能,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是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事情。身体健康状况不同的人,在运动处方的指导下,科学地进行锻炼,可以分别收到保健、预防、治疗或康复的不同效果。而在我国,运动处方还未被充分发挥作用。我国于2002年颁布的“标准”主要内容与健康体适能是一致的,标志着我国的体育教育评价正和世界接轨。见下表:
  
  1.针对个人开出运动处方
  将“标准”的测试在每学期进行两次。第一次放在一个学期的初期,这样学生们会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一个了解,然后针对测试的结果给每一位学生开出适合于他们的适时运动处方。
  2.调整课程改革中课程的设置理念
  王策三教授在他所著的教学论稿中指出:“专设的体育课,其根本职能就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的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至于在每周几节有限的课时内对学生身体运动和体质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那是第二位的事情。”对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加强运动生理、运动医学、“标准”的测量和评价及锻炼原则、心理健康、发展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减弱原有理论中对诸如某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特点分类等方面的学习,在体育技能课中减弱原有对某运动项目的细致的技术动作等方面的学习,并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力量、跳跃、走跑的项目,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使健康体适能理念深入学生,真正唤醒学生健康知识,从而在课程项目的选择上体现真正的自主性。
  3.理性地选择所学项目
  学生们针对第一次“标准”测试结果和开出的运动处方来理性地选择本学期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要保证做到有的放矢,所选择的项目才真正是适合于他们的。同时,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处方作正确指导,通过增加课外锻炼的次数来完成处方要求,并及时作好调整。这样学生们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和锻炼,在期末再进行一次“标准”测试,而此次的测试结果才可以纳入本学期的体育课程评价之列。构想的体育课程模式:(1)“标准”测试并制定运动处方为学生理性地选择项目提供依据;(2)学习发展健康体适能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学习掌握各种体质健康指标的测试方法;(4)根据结果对自身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评价;(5)制定自己的运动处方学习锻炼;(6)体质健康水平再测量;(7)调整处方。
  通过“标准”的颁布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标准”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已是与国际上广泛接受的健身体适能概念接轨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康生活方式和较好的学校学生的体适能,从而更好的生活和学习。乃至于脱离体育课后,学生们具有高度的健康体适能意识,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运动,且怎样科学地进行运动,这样才可保证终身的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被认为是“健康第一”的思想,是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补充。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需实施以上所述的体育课程模式,使学生通过理论和技能(技能是健身的载体)的学习,具备了健身的能力,在体育课上和课余时间按自己的运动处方进行锻炼,不断提高健康水平,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毕春佑.实施“学生体适能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首都医科大学实施《标准》情况汇报.
  [2] 宋立欣,张本家.对国内外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综述.
  [3] 季克异.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4] 戴德翔.高等师范院校的公体课程体系.体育学刊,2003(10).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