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自主学习动力系统的结构探析
作者:陶大德
一、学习动力系统的结构
关于学习动力系统的结构,最早可追溯到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许多心理学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构建了自己独有的理论。学习者积极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量是多方面的,其结构也具有多维性。我们认为,对于学习动力系统,应予以全面考察。从全面的角度深入考察,我们会发现,学习动力系统实际上具有多重结构。学习者所处的层次不同,其学习动力系统结构也就不同。作为新时期的学生,需要立志成为一位积极主动的、持续自主的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的学习,应该着重于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我导向、自我设计、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高效率的学习,它具有自发、自由、自律特征,能使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充分发挥。而自主学习活动的发起、持续维持及其成效的取得,都必须以具有充足的学习动力为条件。要使学习活动具有充足的动力,就必须构建起作为自主学习者的学习动力系统,并努力使其保持螺旋递进持续运行态势。
二、自主学习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其解析
自主学习动力系统,是由积极学习行为的引发因素、核心因素、调节因素、主导因素、规范因素、支撑因素等按照一定关系组合而成的一个功能系统。而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引发因素、核心因素、调节因素和主导因素。学习需要是引发学习动力最原始的因素;学习动机来源于学习需要,对于学习活动起着最直接的推动作用,是学习动力的核心因素;情绪情感和意志对于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学习动力系统中的调节因素;而学习活动,总是要追求实现一定的目标,学习目标主导着整个学习活动的进行。为此,自主学习的基本学习动力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1.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学习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如个体对知识、技能等的需求,反映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个体的学习需要。这种需要往往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望等形式表现出来。学习需要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学生之所以进行学习活动,源于各种需要的推动。可以说,没有需要,就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系统结构中,学习需要是其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只有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才能引发其自主学习行为。
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它一般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以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两种因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由需要激活。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不仅由需要这种内部条件激起,而且也可由外部刺激引起。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刺激,我们称其为学习诱因。学习诱因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有正向与反向之分,即正诱因和负诱因。正诱因是指驱使学生趋向或接近目标的诱因;负诱因是指回避、逃避目标或致使学生远离学习目标的诱因。
一般意义上讲,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是内外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必要条件。学习需要的作用体现为一种“内部推动力”,而学习诱因的作用则体现为一种“外部拉动力”,虽然,“推”与“拉”作用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方面表现和效果各有不同,但一般情况下,是“推”与“拉”综合作用于学习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是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学生只有具有自主学习的动机,才能推动其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行为,为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提供条件。
3.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学习目的是学习活动的普遍性的、统一性的、终极性的宗旨或方针,而学习目标则比较具体,是某种行为活动的特殊性的、个别化的、阶段性的追求或目标。因此,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活动目的的最终实现有赖于一系列具体学习活动目标的实现,而学习目的内涵的精神实质则贯穿于各个具体目标之中。
人们经常说,没有目标的学习像是饭后散步,而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像是运动会上赛跑。这很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目标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而不少实验研究也表明,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罗思科和比林顿在一项研究中,让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读一篇27页的说明文,每读一屏幕材料时,对一部分学生总是提问专用名词,对另一部分则总是提问技术性术语,同时在听到一声响时还要按一下空格键。结果表明,两部分人都对所提问题那部分予以着重阅读,测验成绩也好,而对另外部分反映较慢,成绩也差。由此,他们认为,学生对教材中预期要问到的部分(预期目标),会有更好的结果。据这些研究分析,明确学习目标之所以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其根本原因在于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行为的特殊功能所致。学习目标具有两项特殊功能:第一,导向功能。明确学习目标,可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确定的方向,从而提高其对于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学习任务的注意程度,并把自身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第二,先行组织功能。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即能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使其整体地被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如前述,学习需要只是一种潜在的学习行为动力,而当主体意识到外部环境中存在某种满足学习需要的目标或诱因并采取行动时,学习需要就可转化为现实的学习行动。
由上述可知,学习活动的目标指向非常重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运行实践中,学习目标是主导性要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自己确定目标,按照目标所确定的方向积极从事学习活动,并以此作为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标准,最后达成学习目标,才能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推动自主学习活动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学习动力系统的调节因素
在完整的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系统结构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包括学习情绪情感、意志和学习反馈。情绪情感,是学生学习动力系统中最为复杂的、最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它对于学习活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其推进学习活动的进程之中。第一,调节学习行为的激活水平。情绪情感可为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能量,对学生进入心理激活的学习准备状态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第二,调节学习行为的启动与维持。积极而又强烈的情绪体验,能影响学生积极学习行为启动的速度与强度以及持续维持时间的长度。第三,直接影响学习活动的结果。一般地讲,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适当的学习激情、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是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情操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一个人取得学业成就大小的先决条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则是学业上取得较大成就的重要因素;而消极低落的情绪则会使学生陷入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使学习效果大受影响,甚至造成学习功能的抑制或退化等。第四,左右学习活动的整体精神风貌。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孔子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层,即“知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的学习,是学习的理想境界。人们只有进入到乐学境界,才会学而不厌,自强不息。这里的乐学,就是一种健康、积极乐观、主动而又自觉、情绪饱满的学习状态,它其实是以学习的情绪情感为实质内涵的一种精神风貌,这种学习中的精神风貌无疑会受到情绪情感的左右。
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呈现出螺旋递进持续运行的特征。在这当中,每一轮循环的运行结果,都会反馈到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从而对其进一步的学习活动带来相应的影响,对其学习动力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或抑制,或维持,或增强。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系统,由引发、核心、调节和主导等四个基本因素按照一定结构关系组合而成。其中,学习需要是最原始的引发因素,学习动机是核心因素,情绪情感和意志是调节因素,学习目标是主导因素,它主导着整个学习动力系统的运转。
参考文献
[1] 李伯黍,燕国才等.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