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试论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与考评模式

作者:石晓玲




  一、基础英语课程的定位
  
  基础英语,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大纲》对学生在基础阶段的语音、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文化素养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作为基础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基础英语课必须让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三个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地说,基础英语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即正确的语音、语调,规范的词法、句法、章法(包括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得体的词汇表达,熟练地运用听、说、读、写、译技能以及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外语教育还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组织能力以及适应工作、灵活应变的能力。与其他课程相比,基础英语显著的特点是其“综合性”。首先,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相结合。词汇、句型、篇章结构、文体知识等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听说活动或读写活动掌握这些语言基本知识,教师则通过设计这些活动、评估学生的表现起着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课文前,学生须在上课前预习好语言知识点,带着问题到课上讨论。如遇不懂的地方,教师采用启发式,将学生已知的信息调度出来,由彼及此,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分析篇章结构时,也采取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的方式,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并对学生未提到的内容进行补充。其次,各语言技能之间相互交融。在基础英语课教学中,我们注重将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割裂相互之间的联系,每一个课堂教学的活动应力图实现两个以上技能的综合,比如就某一个问题,先听后说,最后写一篇小短文;或者,先进行阅读前讨论,后阅读课文,再讨论,最后写一篇短文等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第三,将业务素质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课程除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还要培养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等素质。另外,基础英语的学习材料具有立体性。根据教学大纲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可补充大量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音像资料(磁带、CD、VCD或DVD),或来源于网络资源的多媒体材料,选择的标准是有利于课堂讨论和活动。
  
  二、构建多元化考评模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基础英语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测试面亦过于窄,基本停留在词汇、语法以及分项测试的听、说、读、写等技能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制约了英语教学的新的尝试,而且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难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重新构建评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估应以目标多元、注重过程为原则,测试性评估手段与非测试性评估手段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课堂教学活动,构建一个多元化评估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各部分的权重分别为:
  
  1.书面测试
  书面测试包括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主要检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兼顾语言表达能力。(1)单元测验。主要了解学生在每个单元学完后基本知识的掌握、语言能力的提高情况。形式多样化,一般有这样几个项目:跟单元话题相关的听写;对重要表达法的理解与运用;跟单元话题相关的思想表达;或根据所提供的素材(与课文主题相关)写一篇小评论等。(2)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在整个学期中所获得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期末考试有听写、词汇与语法、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翻译(中英互译)、写作等项目,主观题与客观题各占约50%。
  2.口语测试
  口语测试是外语测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弥补笔试的不足。在这个模式中,口语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回答问题、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1)回答问题。每位学生单独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基于对所学课文的充分理解(主要是意义的理解,而并非只是语言形式的理解),并有所拓展。(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两人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要求学生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说话的场合等情境设定,作出恰当的对话,并配以合适的语调、表情等非语言因素。(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3~4人小组,讨论某个问题(教师事先准备多个问题,考试前有小组代表抽签决定讨论哪个问题)。考官监控整个讨论过程,对每个学生的表现以及整个小组的协作情况(看是否有学生过分表现,小组成员是否能相互递话等)作评价。
  3.课堂表现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检查课外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1)提问与回答。这个项目包括两个主要内容:每次上课先由一位学生用英语讲述一件近来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讲完后提问两个问题,由其他学生回答。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习内容,上课时抽取几个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问,教师先不作回答,要求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对问题与回答的质量(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经过认真思考等)进行评估与记载。(2)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3~4人小组,共同完成,讨论教师提出的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形成小组意见,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之间意见不一时可进行辩论。课本剧的改写与表演,如果课文是有人物、故事情节的文章,要求每个小组课前运用合理的想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并进行排练。课上各小组进行表演。教师在评价时,着重看整个小组的表现,同一个小组各成员的得分是一样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估的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经常使用的形式。事实证明,相对开放式的课堂观察会有利于教师开放思路,有助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的形成。
  4.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主要是为了拓展课堂学习,除对课本的预习和复习、书面作业如翻译、写作(命题作文)、课文的概要或改写等内容外,还有听英语广播、看英文报纸、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资料、阅读课外书籍并写读书报告(每周写一篇)等学生个人必须完成的作业,以及小组必须完成的作业,如剧本的撰写与排练、创作英文报纸(包括讨论每一期的选题、内容撰写、版面设计)等。
  5.自我评测
  自我评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学习过程。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周记。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学生以周记的形式回答以下问题:①What useful information have I learnt in this unit?②What language items have I learnt in this unit?③What skills have I improved in this unit?④What problem(s) in this unit remaining to be solved?第二,学习档案。教师与学生共同记录。每个学生有一个记录本,教师有目的地记录学生对课堂活动的投入,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课外语言活动的表现等等,随时反映学生在各方面的努力、进步和成绩,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增强信心。学习档案给学生提供了对自己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和反思的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评价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和主体,使学习成为学习者能力自我发展的过程。除上述所提到的手段外,还辅助问卷调查、面谈等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但向教师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更能表现出情感、态度等相关的学习因素。可以说在这个模式中,测试性评估手段与非测试性评估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强化和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意识即语言学习是为了最终能使用这门语言,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
  测试只是评估手段之一,不能用考试成绩衡量一切。多元化教学评估模式具有形成性、开放性的特点,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它促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它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自信心;能促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学习,并易于合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等将大大增强。总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素养都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