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隐喻的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

作者:杨 桦 李 斌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方式,是文化的反映。隐喻作为认知、语言与文化的纽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在雷科夫隐喻映射理论、卡梅伦的隐喻功能理论框架下,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方面,探讨隐喻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和教学的策略。
  
  一、隐喻的本质与功能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手段,是思考事物的方式,是文化的反映。著名语言学家雷科夫和约翰逊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指出,隐喻是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隐喻概念是运用源域(source domain)与目的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里查兹把隐喻定义为“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的过程和结果。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似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借助人们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的相似性联想,通过甲事物去理解、评价和表达乙事物。隐喻是人们构建认知域和理解抽象概念的基本机制。自此,对隐喻的功能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
  卡梅伦把隐喻的功能划分为语言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语用功能。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隐喻是人对自然与社会的一种认知,是人以隐喻化的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推理、构建的过程。雷科夫的认知理论认为,隐喻表达是基于源域与目的域之间相似性的跨域映射。如“Argument is war”,源域“war”的显著特征被映射到目的域“argument”之上,产生了对本体“argument”的概念重组。源域特征包括:双方互为攻守;最终结果为一方获胜或停战。源域与目的域(喻体与本体)之间达到推理形式的映合。但是隐喻作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方式之一,必定要受到文化模式的制约。从语用学角度来看,隐喻是以研究如何辨认和理解隐喻这种语言现象为目的,读者对隐喻的辨认通常是在潜意识中完成,这种辨认过程依赖于以下四种方法:辨认隐喻信号;判断隐喻的始发域和目的域;串联隐喻的连贯网络;推断隐喻意义。隐喻性语言的比喻意义需要具体语境引发,经过额外的推理才能获得。因此语境不仅对隐喻概念映射的内容具有调节、取向的作用,而且语境所提供的信息量对隐喻的理解过程也会产生影响。
  
  二、隐喻的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和思维模式,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1.语言学习
  隐喻是语言系统的再生机制,它在语言系统中的的功能主要是“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中十分普遍,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包括不同义项和不同词性)是词汇基本意义的隐喻性映射的结果。词汇以隐喻的形式进行延伸,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保持了语言系统的开放性、创新性和活跃性。隐喻是词汇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新的词汇意义的产生并不是随意的,人类通过认知和隐喻性思维使得一个旧语义场与一个新语义场相映合,使词汇在旧意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新义。词汇的基本词义通常是人对外在世界最初的认知,是具体的、形象的的概念。引申词义则是基本词义通过隐喻性映射的方式,由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投射,以表达抽象的、新生的事物。让学生认识到词汇各义项之间存在的隐喻映射关系,揭示词汇具体义项和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把一连串、看似无关的词义系统地组织起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它们。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是表达复杂事物和思想的有力工具。第一,隐喻常用来将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抽象观念具体化,让读者看到、摸到、听到他们无法感知的事物;第二,隐喻可以让平淡无味的事物变的新鲜有趣;第三,隐喻常用来指出两个不同事物中不易被察觉的相似之处。例如:Some men are like pyramids, which are very broad when they touch the ground,but grow narrow when they touch the sky.有些人像金字塔,愈接触底层愈宽广,愈高耸愈狭隘。(含义是当一个人卑微时,谦虚有礼,博采众议;一旦位居高位,便颐指气使,不可一世)
  2.交际能力
  隐喻的认知基于身体体验,产生于一定的情景,而且必然受到情景的制约。不但隐喻的识别需要语境,隐喻意义的理解也离不开语境。隐喻是以词或句子为焦点,以语境为框架的语用现象。交际语言中有着大量的隐喻表达,情境语境对概念隐喻的映射具有控制作用。例如:That is not English.That is German.语境一:一位留学生问他的同学,他的论文是英语的还是德语的。他的同学这样回答。语境二:一位留学生用英语写了一篇哲学论文,其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影响。他的同学这样评价他的写作风格。显然,在第一个语境中,不存在隐喻话语。但是在第二个语境中,该句就是个隐喻句。说话者把英语论文说成是德语论文,意味着说话者通过That is German这句话让听者去推断字面所包含的隐喻意义。
  在日常交际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化表达方式,在交际环境下,训练学生理解和使用隐喻性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方式,既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又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锻炼。
  3.文化教学
  隐喻需要在特定文化下进行理解,在不同文化中,隐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想意义和文化意象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含义。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认知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的适当性与情感表达的适度性。隐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隐喻的文化认知进行外语教学可以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条有效的英语教学途径。对隐喻的理解促进了对目的语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隐喻语言的导入,向学生展现不同民族独特的社会风貌,通过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对比,揭示其民族文化特色与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文化意识,加深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里这样描写西风:“to quicken a new birth”,“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英国处于西半球,海洋性气候,由于地域文化原因,在英国人的认知经验中西风是春天来临的信息,是温暖和湿润的。本体与喻体特征的重合促进了英国读者对西风隐喻含义的理解。在汉语中,人们对西风的认知则是寒冷和凋敝。这种认知和文化心理的冲突,使得中国读者很难找出west wind与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之间的相似性,也就无法促进对词汇意义的阐释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教授隐喻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进行文化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里所谓的文化包括宗教、历史、地理、价值观、民俗心理等内容。隐喻可以将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提纲挈领地组织起来,通过分析隐喻的认知模式、认知功能和民族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文化的异同之处。
  
  三、隐喻的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利用隐喻相似性映射进行词汇义项解释
  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词汇中普遍存在,各引申义项与词汇基本意义之间的相似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形状相似;(2)功能相似;(3)心理相似;(4)逻辑相似;(5)创造性相似。利用隐喻的相似性映射理论可以说明词汇基本范畴词义与引申义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了解词汇使用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词汇。
  2.文化包(culture capsules)引入文化教学
  Sapir曾经说到:“一种语言的词汇可以看成是该语言群体所关注的所有思想、兴趣和工作的总汇。”单词、词组、习语、谚语等都属于词汇范畴。词汇必须在文化语境中呈现才能保证学生学到的是鲜活的词汇意义系统,而不是孤立的字面意思,只有掌握了这些词汇的文化含义,才能保证他们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中准确恰当的使用这个词汇。
  以文化包形式,讲述英语国家文化。文化包主题可设计为:宗教、民俗、地理、历史、文学作品赏析、价值观念等。教师通过文化包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西词汇的文化含义差异,使他们意识到英语词汇的隐喻含义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色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讨论了隐喻的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学习、交际技能学习和文化学习方面的应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通过提高学生对隐喻认知理论的认识水平,加强隐喻认知理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但是,隐喻教学只是英语课堂上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应当从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目的语文化,提高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 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Richards,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3] 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4] 刘振先,时小英.隐喻的文化认知本质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5] 孙厌舒.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探索,2007(6).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