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拓展途径

作者:孙 斌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发展,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作用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加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已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例,其整个教育过程应由教师、学生、教学方式以及整个教学环境等五个主要方面构成。只有通过对这五个环节进行细致合理的教育改革和模式创新,才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拓展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教师应注重个人修养和为人师表
  
  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实施者和操控者,在学习、钻研新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方法时,必须以具有极强的敬业精神作为基础。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不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和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音乐教师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及较强的政治辨别力,才能在浩瀚的乐海中有针对性地精选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音乐作品,选择利用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一名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除了是一位合格的“多面手”,还应当具有谦逊的为人,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教师的言行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重要影响。
  
  二、引导学生个性向良性发展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郎》、《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师生间相互问好到学生的坐站姿式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在练习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对新知识的讲授,教师要结合教材,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和不足等等。通过音乐常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的个性行为向良性发展。
  同时,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还可以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来表达个人的情智。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要努力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主动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可能和空间。
  
  三、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音乐艺术的自身决定了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相互学习,磨练毅力是必不可缺的。
  例如:我们在给学生上《松花江上》这一课时,如果没有条件安排学生们到松花江边实地体验,可以假设现场场景,要求学生结合《松花江上》歌词内容,配上家乡丰饶的物产场景画面以及妻离子散的悲凉音乐等,让学生自己想象各种鲜明的音乐形象,自编小话剧,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实践在课堂上表演。上课的时候,这些同学身着服装、道具,小演员们已经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并把所有的学生都带入到了那段苦难的岁月。随后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播放电视纪录片《美丽富饶的松花江》,使同学们从令人悲愤的苦难岁月中走出来,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课堂在这种气氛中延续。我们相信同学们所说的“我要努力学习,强大自己的祖国”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这堂艺术实践课,学生在表演、演唱、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时,通过体验音乐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撞击出一串串音符的火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
  音乐教育不应该千篇一律,过分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让音乐生活化,多创造一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感受愉悦,开心地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使艺术实践环节“从玩中学”,“从乐中学“,“从学中乐”,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永远相伴。
  
  四、教学方式及手段的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重大变革。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教学资源。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加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已不完全适应于现代教育的需求。在现代教学法的运用中,方式灵活多样,诸如:“启发式”教学,选用讨论、议论、示范演示、实验教学法;利用插图、图片、挂图等图示教学法;提问、设问、疑问、留问等问答教学法;并随时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法等。还可以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例如,讲解肖邦的爱国情结,讲解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唤起了民众,鼓舞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讲解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等,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像、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古今中外,世间风情,人间万象都可以做到如临其境,大大丰富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视野。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吸收传统的精华,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从广义上理解是校园内影响学生的所有文化因素的总称,狭义的理解是除课堂以外的校园其他诸种文化要素的总称。音乐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潜在性和熏陶性,营造一个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体现:
  1.硬件设施为音乐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
  利用各种硬件设施来烘托音乐教学的艺术气氛,是最现实可行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比如,根据音乐教学需要,设置专用教室及活动场地,并张贴悬挂肖邦、贝多芬、莫扎特、冼星海等音乐家的画像;配置音乐教学专门器材,充分利用音、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科技手段丰富音乐课的形式和内容,配合音乐教学,出版音乐墙报、板报;张贴音乐名言,如贝多芬的“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迸出火花”、孔子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等,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2.组织各类活动,建立浓厚的音乐氛围
  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于增进音乐教学和学生间的互动,增强其归属感和参与感具有很大作用。成立各种音乐社团,合唱队、舞蹈队、民族管弦乐团、管乐团等,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载体;或定期举行综合性或单项音乐欣赏活动,如声乐专场演出、器乐专场演出以及欣赏交响音乐会等;在集会场合,号召全体学生“拉歌”,竟唱革命歌曲;举办校园艺术节、合唱节、音乐节、舞蹈节等多种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参与意识。
  3.利用多媒体资源将音乐教育长抓不懈
  广播站、电视台等多媒体资源对于音乐德育功能的拓展具有其天然的持续性,所以,利用其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如爱国主义歌曲),或介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等,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这是一项将德育功能升华的持久性工作。
  梁启超曾说过:“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音乐教育以美的对象即美的音乐作品来教育人,其教育过程就是学生对美的感知过程,因而能够激发学生产生美感,处于对美的感受和感动的能动的激情状态。音乐教育不断地用美的音乐作品来教育人,就能够使人将情感真善美方面尽量发挥,将假丑恶方面渐渐淘汰下去。这就是音乐中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情感教育,也就是音乐教育中所发挥的德育功能。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