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浅论中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
作者:顾光明
一、色彩与花鸟画传统
朱光潜谈到颜色时曾说:颜色所生的影响随人而异,甲喜欢红色,乙喜欢绿色,各有各的偏好……颜色的偏好一半起于生理作用,一半起于心理作用。这说明了色彩与人们的关系密切。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在欣赏、观摩任伯年、齐白石两位开宗立派级人物的花鸟画作品时,我们会被他们花鸟画作品中鲜艳夺目、清新雅致的色彩所吸引和打动。然而,曾几何时,“水墨为上”的观念一度盛行,特别是文人写意花鸟画发展到及至,重墨色轻色彩,导致中国花鸟画的暗淡。任伯年、齐白石二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一扫花鸟画文弱、颓废的画风,让色彩在花鸟画领域大放异彩,其作品的魅力和影响延续至今,感召着数不清的后来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选择突破口使我们的绘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生长点,让花鸟画教学取得根本性进展,任伯年、齐白石二人的作品给我们很大启发,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绘画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形和色,色彩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曾有过辉煌的阶段。《考工记》记载:“设色之工:画,缋,钟,筐,巾荒。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这段记载真实记录了中国古代绘画曾以色彩作为它的基本语汇,“画缋之事,杂五色”是也。后以丹青二色代表了绘画。”“五色:即青,黄,赤,白,黑。所谓玄,古称天青色,或泛指黑色,黑深而玄浅,并非第六色。”我国传统绘画对色彩的认识、研究与运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传承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是自有规律,自成体系。花鸟画作为专题来描写,是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已经有许多擅长禽虫花卉的画家,经隋唐至于五代,花鸟画在技法上逐渐达到了成熟的阶段。现存古代花鸟画真迹,最早的从五代和北宋初年开始。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不仅是现存最早的花鸟画,也是黄筌传世仅有的一件作品。画中通过对姿态各异的昆虫、禽鸟的描绘,可以看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卓越的才能和对于写生基本功夫的重视,同时也使我们具体领会到以色彩绚丽见称的黄氏风格。从五代至两宋,花鸟画家多从精密观察、忠实写生着手。但我们不难发现,设色靓丽、绚烂多彩仍是这一时期花鸟画作品的主要面貌。像宋人林椿的《果熟来禽图》、李迪的《鸡雏侍饲图》、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李嵩的《花篮图》以及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图》等,色彩一直占据着绘画表现的主流。我们从大量的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绘画在以丹青为宗的阶段是一片色彩绚丽的世界。
二、任伯年花鸟画色彩
花鸟画经元代之后,终因水墨的流行而使色彩遭到了忽视。特别是文人水墨写意体系的确立与推崇,让“水墨为上”成为明清以后绘画的主流,色彩在花鸟画中的辉煌逐渐走向了衰落。晚清花鸟画领域里,让色彩重放光芒的大师是任伯年。任伯年早年学过西画,对造型和色彩有过扎实的训练,特别是在当时花鸟画领域渐呈“逸笔草草”灰暗的局面时,任伯年的花鸟作品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任伯年的花鸟构图以出奇制胜,设色精妙大胆,他经常尝试各种鲜艳的颜色,在统一的色调中使用补色对比,一幅画中往往用一点极为夺目的红色,兰色或橙色。这种统一色调中的补色运用,使画面明快利落,像闪闪发光的宝石,取得“画眼”效果,从而使画面常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如《归田风趣》一画,吸收水彩画的用水、用色特点,前景的母鸡和中景的瓜豆,水色相融,滋润透明,具有一种娴熟的一挥而就的速写性。又如《茶花三鸡图》为金笺大幅,翠竹山石间,茶花三鸡,兼工带写,从宋人没骨法来,得朴茂之气。设色工艳生动,尤其在金笺上用粉、用色,大非易事。任伯年笔下的花鸟,色墨相随,寥寥数笔,便跃然纸上。从他的许多花鸟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吸收了西洋的水彩画法和焦点透视的痕迹,作品给人强烈的生活直觉的审美感受。这是任伯年在吸收外来因素并汲取民族艺术中的优秀成分,加以改造和创新的结果。为了适应艺术品市场,任伯年还以西洋红入花鸟画,这使得花鸟作品富丽典雅、鲜艳明丽,很受民众喜爱,这也从一侧面显示出中华民族在潜意识中喜欢色彩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海派大师任伯年通过借鉴西画,特别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把握住花鸟画的气韵,使极平常的场景在色彩的渲染中顿觉诗意盎然。试想一下,如果任伯年花鸟作品中去掉色彩变成黑白二色的水墨画后,那么新兴的市民阶层还会欣赏这位“海派大师”的作品吗?因此,我觉得对色彩的关注和回归,是任伯年花鸟画最显著的特色。
三、齐白石花鸟画色彩
白石老人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星斗瑭一个贫农家里,在绘画上爱憎分明是有口皆碑的。他的花鸟画最为世人称道,既能作细如毫发的工笔草虫,又善画简而又简的粗笔大写意,有时能将这两种方法和形式结合起来,创造出奇妙、精绝的鱼虫花卉。我们能从齐白石花鸟作品中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泥土的气息。拿白石老人常画的牵牛花来说,红的花朵,黑的墨叶,鲜明大方,形成墨线丛中朵朵红花,娇丽动人。再如他画的大丽菊、荷花等,朱红的花瓣与墨色的叶子,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十分和谐。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我不禁想起白石老人起先学画民间神像,然后学画肖像,继而又学山水、花鸟。他从民间艺术中吸收营养,使自己的艺术永远扎根于浩瀚的传统文化中。提起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俗”往往被人瞧不起,可是在如何继承传统化俗为雅,齐白石的花鸟作品很好地向我们作了说明,也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齐白石老人花鸟画中的色彩与颇富个性和功力的书法以及奇绝飘逸的金石印章,形成了强烈的“白石风格”,令人过目不忘,深为后来者所钦敬。色彩在白石老人花鸟作品中的含义已非寻常,它能体现白石老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鲜红的寿桃、金黄的菊花等都能显示出民间文化的精华,向传统伸手,立足于民间文化,而能走出来自立门户,是白石老人的成功之路,色彩的巧妙借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任伯年、齐白石的花鸟作品中,我们再次感受了色彩的魅力和力量。正是由于有装饰古朴的仰绍彩陶、色彩强烈的马王堆帛画、金碧辉煌的敦煌壁画……中国的美术史才如此完整。任伯年通过吸收西画,齐白石立足民间美术,他们二人都从不同角度,把色彩在花鸟画作品中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但在于其本身造诣之精深,更在于开拓了花鸟画的新天地,让我们对色彩的认识有了新的视角。同时我们也能认识到色彩表现在花鸟画中的作用,为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选择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表现空间,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2]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之考工记记画.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3.
[3] 刘曦林.在传统的时间隧道里古代画学断想.美术杂志社,2003.(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