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学校体育改革

作者:张秋霞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试行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各地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认真总结试行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修改和完善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从2007年4月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1]。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都是为了让学校更好地贯彻实施《标准》,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本文通过对《新标准》与《试行标准》的比较,结合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和学校体育的现状,以求正确地把握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提出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些思路。
  
  一、注重思想认识上的培养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高度重视《新标准》的实施,这是《新标准》实施的有力保证。只有领导和教师思想上重视了,思想上认识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让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特色课外体育活动,举办各项体育竞赛及体育卫生知识讲座,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其次,在学校的体育工作中,学生是《新标准》的实施对象,学校应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不断让学生明白:人的身体是工作的载体和革命的本钱。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即“综合素质”必须全面提高,而不是单纯的文化课分数的提高。《新标准》与《试行标准》相比,部分项目的评分标准有所提高,同时,设立最低毕业标准(50分)以区分及格标准(60分),也为学生设立了不同的激励尺度,体现了评价不以鉴别和选拔为目的,注重激励和反馈的指导思想。这些举措的最终目标都是督促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新标准》与《试行标准》相比,在测评中还设立了“一票否决”制: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的110者,成绩就记为不及格,以此来关注学生参与程度。以后把“达标”的锻炼过程和测试结果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体育考试结合,并使体育课教学和“达标”活动既各有侧重,又恰当结合,鼓励学生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坚持锻炼,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第三,《新标准》的实施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校要主动将家长思想认识上升一个高度,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合力。在现今的社会里,由于在“二考”定终身的中、高考的影响下,学生家长往往过分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宣传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内容和中央7号文件精神,与家长定期沟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引导和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作为家长要多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支持学校为加强体育工作采取的各项措施。
  
  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方法
  
  《新标准》与《试行标准》在测试内容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测试项目上有了大量增加,比如增加了球类、掷沙包等运动技能的项目,使新标准的内容更加充实、可信、可亲,体现了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原则,解决了同一年级组不同身体条件有不同标准的问题。第二,小学一二年级增加了跑、跳、投、踢运动技能项目,对于培养学生从小开始锻炼身体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第三,减小必测项目,增大选测项目,使新标准更加灵活,测试内容的丰富多彩使新标准的测试不亚于一个小型运动会的开展。第四,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投沙包等运动技能项目的加入,这些增加的项目简便易行,锻炼效果较好,内容相当丰富。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工作也要丰富教学内容,并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实施《标准》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这是体育教学课堂期望看到的一个局面,这还要求学校要将实施《标准》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结合,确保有一批学生通过《标准》测试,达到合格或优秀等级,获得“阳光体育证章”和“阳光体育奖章”,以此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测试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并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将测试结果交给任课体育教师,并进行总结评比,再由教师结合全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同时尽可能地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个体的运动处方,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为了《新标准》的测试得到更好的结果,可以采用更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针对现行的《新标准》增加了很多项目,但是不能为了让学生完成测试,就单纯地进行体质标准测试项目的训练,而应该通过这些测试项目,来刺激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内容更丰富多彩。比如球类项目,可以让学生通过大比赛的形式来进行,这样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是在合作的氛围下开展的。其他的项目,如田径等竞技类个人项目,也是在相互尊重、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制定的,学生参加各项运动和比赛,须遵守体育道德,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使自身的锻炼行为与社会群体行为融合。学生从事体育锻炼和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的思想品质、意志品质充分体现的过程。教师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等,将道德知识上升为道德信念,从而发挥道德知识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三、注重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新标准》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评价指标中,400米(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实验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这一要求明确地表达了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要注重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水平,特别是要注重增强心肺系统机能,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现在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兴趣、娱乐、休闲、舒适,一些费力气、拼毅力的运动练习,不受学生青睐。现在的学生顽强意志的品质变弱了,怕苦怕累,碰到困难时服输,因而在教学上很难开展,这是学生身体耐力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学校可按照《新标准》的测试内容,建立学生的体质健康档案,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反馈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健身方法的指导。
  
  四、注重教师的教学、训练和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标准》的实施使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向前迈出重大的一步,进而更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师的责任重大,需要提高其教学、训练和科研的综合能力。一是教学、训练能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传授相应的技能,同时也要注意重点讲授身体机能的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练,而缺乏练习方法的指导,今后应不断深化“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锻炼方法”的研究,丰富和完善知识架构,对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标准》中增加了很多项目,而且要对学生的体质进行监测、反馈和评价,并相应地给予健身方法的指导。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又有熟练的基本技能与获取、运用知识探索未来的能力,还要有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二是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内容十分广泛,如观察能力、调查能力、思维能力和正确的科研方法等。随着《新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中小学体育教育必须贯彻教育部关于“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方针,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必须实现由“经验型”向“教研型”转变。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是推动体育教改实施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是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的需要,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总之,学校体育工作中要将《新标准》的实施工作和学校各项体育工作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施《新标准》是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评价,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价,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和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标准》从建立和完善我国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目标出发,体现了学校体育的价值,回答了学校体育为什么要以“健康”为本和怎样以“健康”为本的问题,明确了“健康”不仅应是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且还是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根本理由。正如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在全国体育中考试点会议上指出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育考试的小题库,以后初中体育考试、高中体育水平测试项目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快速提高。”因此,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应紧紧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进行。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张茂林)